以強信息環保為發展目標,借助物聯網技術,將傳感器和設備嵌入各種環境監測對象中,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整合環境保護領域的物聯網,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通過大數據分析,構建以電子政務、行政許可、綜合環境監測、自動監測監測、綜合生態環境管理、決策與應急處置、移動監管、基礎設施為核心內容的互聯網智能環保信息平臺。目錄一、智能環保監測系統方案介紹二、智能環保監測系統方案優勢三、智能環保監測系統方案功能四、智能環保監測系統方案特點五、智能環保監測系統構成架構六、智能環保監測系統建設方案七、智能環保監測系統發展前景正文一、智能環保監測系統方案介紹智能環保是充分利用全天候、多區域、多類別、多層次的監測手段,協調先進的科研、技術、儀器設備優勢,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廣泛的環境監測網絡;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智能技術手段,集中整合和交互共享環境感知數據、業務數據、空間地理信息數據、視頻數據,形成環境保護的大數據;通過建立大數據管理平臺,建立大數據標準體系和標準體系,明確數據標準體系結構,促進數據共享和系統機制的開放,避免信息島,通過大數據挖掘和分析,進一步建立相關的環境數據分析和決策模型,開放環境評價管理、污染源監測、污染源監測、污染物排放許可證、污染物排放交易、污染物排放收費、監督執法、環境監測、環境監測、應急處置等管理環節,以數據支持業務,以數據整合管理,提高環境質量,加強環境管理,保護公眾知情權,形成新的認知和網絡管理環境保護,提高生態管理水平,提高生態認知和管理水平。二、智能環保監測系統方案優勢智能環境保護是數字環境保護系統的延伸和發展。系統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空間地理信息集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傳感設備應用于環境監測對象,通過環保云技術整合環保物聯網,同時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人類與環境業務系統緊密聯系,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谖锫摼W、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2.頂層設計統一,業務協調性強,相關性強,預警預測準確,為環保部門的專項行動和領導決策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持。3.數據一張圖,分析圖形化,應用全時空。4、為空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工業源污染物總減排、污染預警、監督執法提供有效的技術和數據支持,提高環境監督能力。三、智能環保監測系統方案功能以物聯網為基礎,智能環保綜合控制平臺gis、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支撐,以企業生命周期管理為主要起點,利用智能分析、異常監控、工作流引擎等技術,使管理者充分掌握環境發展趨勢和存在的問題,最大限度地降低環保管理業務的人工成本,提高環保管理效率。1.企業檔案管理通過對企業基本信息和行政許可證的管理,建立完善的企業信息管理,實現環保局對企業污水處理設施、應急管理數據、動態檔案等方面的掌握。2.自然保護區管理對自然保護區和水資源保護區周邊企業的管理,加強對保護區企業的污水排放監督,協助環境保護管理人員實現對重點污染企業停產、搬遷、拆遷的監督管理,恢復保護區原有生態3、排污口視頻監控污染源出口視頻監控對接系統提供視頻管理、報警管理、設備管理、視頻管理等功能,可實時查看廢水企業出口、廢氣企業煙囪等關鍵區域的視頻監控圖片,為環境保護局污染源監督提供有效的輔助手段。4.礦區管理通過與粉塵、噪聲數據和視頻監控綜合信息監控設備的實時監控,將礦區實時數據傳輸到管理中心,實現對礦區粉塵、噪聲和視頻信息的實時監控,提高管理效率。5.油煙監測在線監控餐飲企業油煙排放濃度、凈化器運行狀態、風機運行狀態等指標,統一油煙控制設施工況數據和油煙濃度數據,為環保局提供直接、有效、真實的油煙排放狀態。6.運維商管;建立委托運營單位的維護管理檔案,實現遠程工單的分配和監督,完成運維單位日常維護、設備傳輸率/運行率等指標的評估。7.報警臺針對工作條件、污染源、油煙等在線監測數據,實現智能實時報警提示。同時,為用戶跟蹤和處理報警問題提供報警分析。八、移動執法配合手機或移動執法終端,實現污染源自動監測設施、工況監測設備、數據采集和傳輸儀器的現場填寫、數據和照片上傳。系統提供檢查管理數據統計、分析和超限預警功能。9.環保手冊實現環保知識庫管理(智慧環保),重點管理和維護與環保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操作指導書、工作說明書、工作程序、應急預案、案例知識庫、危險化學品應急等文件。10重點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統<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利用電子地圖定位污染源和污染源的相關信息,在電子地圖中顯示污染源的信息,實現實時、直觀、動態、可視化的環境監測四、智能環保監測系統方案特點智慧環保采用新興的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把傳感設備應用到各種環境監控對象中,通過“環保云”技術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同時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將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緊密聯系起來,以更加精細和智能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 1.數據實時上傳通過前端環境監測設備,實時收集數據,直觀上傳,上傳過程中不能人為修改數據,不能作弊。2.數據統一存儲所有數據上傳到市數據中心存儲、管理、各級數據互聯,基于污染申報數據,結合其他相關數據建立實時、完整的污染源檔案,包括基本信息、屬性信息、出口信息、污染控制設施信息等相關數據信息,可動態相關環境管理數據庫中的其他相關外部數據庫。3.實時數據分析報警數據中心對所有上傳的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發現不達標或超標的數據進行報警并推送現場實時畫面和數據。4.實時調度工作發現異常情況,在高級縣調度中心報警,市向縣調度中心發布任務和指標,根據任務、車輛位置、軌道、人員位置等信息進行綜合調度,完成各項執法管理任務。五、智能環保監測系統構成架構智能環保監測系統包括環境安全防治和應急指揮系統、環境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測系統、在線監測分析系統、環保移動執法平臺、實驗室監測業務管理系統、環保綜合業務處理平臺、污水處理廠中央控制系統等,并介紹了常用的數據采集傳輸裝置。1.環境安全防控和應急事故指揮系統環境安全防控和應急事故指揮系統以環境數據中心為基礎,采用平戰結合的建設理念,以應急指揮調度為核心,二三維一體化gis通過應急資源,對廢水企業、廢氣企業、污水處理廠、河流、城市空氣等風險源信息進行綜合管理gis空間分析、車輛定位、短信平臺實現環境應急預警、接收警察、輔助決策、應急指揮、信息發布,從環境安全預防、預警、應急處置三個方面實現環境安全的全過程監督。環境和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測系統環境和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測系統是為國內環境和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測業務開發的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統。集環境空氣、環境水、廢氣污染源、廢水污染源、污水處理廠、噪聲等環境要素自動監測信息的采集、傳輸和日常處理于一體,綜合利用自動控制、嵌入式數據采集和傳輸、分布式計算和數據處理(gis)等技術,實現多層次、多種環境要素質量的自動連續在線實時監測和監測,監測數據的深入開發和利用,為環境管理提供權威、科學、客觀、公平的基礎,滿足環境管理和相關部門對環境和污染源管理的要求。工況在線監測分析系統目前,我國環保部門主要對污水出口進行監測。這種終端監測模式不能監測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態,也不能發現污染物的偷漏。工作條件在線監測分析系統將企業污染監測位置向前移動,將終端監測轉變為全過程監測,實現污染源終端管理向全過程監督的轉變,在污染源排放前發現超標問題,解決終端監測造成的偷排漏排問題,對保證監管企業污染控制設施的穩定運行和污染物總量減排具有重要意義。環保移動執法平臺針對當前環境保護人工執法效率低、責任不明等問題,采用現代無線通信、數據庫、計算機網絡安全等前沿技術,基于局域辦公網絡、業務網絡、無線通信網絡,以移動終端設備為載體,結合嵌入式應用軟件,實現現場環境執法信息的動態收集和綜合應用。全面規范環境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法流程,促進執法信息的電子化,實現監督執法信息的快速共享、傳輸和管理,實現完善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提高案件處理質量和執法水平,完善環境行政權力運行機制,最終實現我省十二五環境規劃建設目標。環保移動執法平臺將環境信息管理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從廣泛轉變為約定量,從單一封閉管理轉變為多元開放管理,提供標準化的業務管理模式,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環境管理水平。實驗室監控業務管理系統根據國家認可實驗室質量體系的要求,實驗室監測業務管理系統實現了各種環境監測要素(水、氣、聲、固體廢物、生態、土壤等)的日常環境監測和委托環境監測業務,涵蓋合同簽訂、任務安排、現場采樣(監測)、質量控制、樣品交接、樣品分析、報告編制、報告分發、數據分析、數據報告計算機協同管理的全過程,質量控制手段反映在整個監測業務流程中,是環境監測站業務標準化管理和監測數據共享的協同處理軟件平臺。6.環保綜合業務處理平臺環保綜合業務處理系統旨在建立污染源和環境質量管理系統,加強環境質量的日常監督管理,實現污染源和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的可視化、地圖化、智能化管理,實現污染源、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和空間地理數據的綜合利用和管理。gis系統對各種環保數據進行統計、查詢和分析,深入挖掘和利用污染源和環境質量數據,通過表格、圖形和文件表達,準確、及時地記錄和掌握污染源和環境質量。系統整合環保局的辦公業務,如建設項目管理、污水許可證管理、污水收費管理等,統一環境業務信息管理功能,并作為辦公平臺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布數據。7.工業過程控制系統工業過程控制系統是將工業過程控制與信息管理系統緊密結合的新一代集散控制系統。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煤礦、機械制造等領域的工藝自動化和管理。六、智能環保監測系統建設方案建設智慧環保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術能力,還需要豐富的環境行業經驗積累。一般的互聯網環保企業無法建設完成令人滿意的智慧環保方案。智慧環保物聯網綜合平臺依據環保行業規范體系和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進行建設;以健全、高效、持續、優質的運維服務體系支撐運行。一是建立生態環境全要素監測系統,覆蓋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噪聲等,實現綜合監測功能。通過科學部署感知終端和感知網絡,建立覆蓋轄區內各種生態環境要素的監測網絡,實現感知信息數據的實時傳輸。這主要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的。二是建設生態環境綜合業務應用體系,實現管理考核和監督執行能量。以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的監督管理為主線,對政府責任部門、污染物排放單位、污染控制企業等監督對象進行準確的監督管理和評價,建立水平到邊緣、垂直到底的網格環境監督體系。例如:環境監督移動執法系統、環境網格管理系統、ic卡排污總量控制系統、污染源一企一檔系統等。第三,建立生態環境決策支持管理系統,實現決策指揮功能。整合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資源等專業數據資源,建立環保圖智能決策管理系統,為政府部門提供準確、及時的數據信息和科學、高效的指揮平臺。例如,公園環境綜合管理應急監測預警和指揮平臺。在環境事件發生時,系統可以實時提供現場情況、應急計劃、污染可追溯性管理等功能,以協助環境決策。第四,建智能環保民生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服務功能。通過智能環保平臺的開放應用,形成環境質量發布、環境問題投訴、行政許可申請、行政處罰宣傳等政府與公眾良性互動、共建共享的生態格局。該部分突出案例就是環境舉報系統,平臺在前端開放社會門戶系統,社會公眾可以在線進行環境污染舉報與投訴,同時平臺還可以借助發數據分析整理數據,輔助環境問題解決。七、智慧環保監測系統發展前景 “智慧環保”是“數字環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借助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裝備嵌入到各種環境監控對象(物體)中,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可以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智慧環保”是當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也為新時;期環境保護科學發展提供了嶄新之路。提高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能力,實現了“數字環保”向“智慧環保”重大跨越,對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環境保護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梢灶A見的是,智慧環保的發展趨勢仍然會變化,但是以技術為主,創新為輔的大致道路還會繼續持續下去。對于產業發展來說,“數字化”、”一體化”、“個性化”都很重要。只要明確了理念和體系,將產業鏈完整化、可持續化,智慧環保的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