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和環境生態保護問題日益嚴重,可再生能源已成為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森林樹枝和林業廢棄物年可獲得約9億噸,作物秸稈年產量約10億噸,以下是生物質能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生物質能產業分析指出,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生物質能已成為成熟產業,以生物質為燃料的熱電聯產甚至成為一些國家的主要發電和供熱手段。以美國、瑞典和奧地利為例,生物質轉化為高品位能源利用的規模相當大,分別占一次能耗的4%、16%和10%。
2018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已達到44.91億標準煤。2019年能源消費總額約為46億標準煤。生物質能市場的發展趨勢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的能源壓力仍然很大。此外,面對環境保護的壓力,中國近十年來非常重視能源結構的調整和清潔能源的發展。
從消費占比來看,2019年我國煤炭、石油和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分別為60.4%、18.8%和20.8%,2000年這三種能源類型的消費比例分別為68.5%、22.0%和9.5%。煤炭消費比例下降8.1個百分點,石油消費比例下降3.2清潔能量提高了幾個百分點11.3個百分點。
從增長比例來看,我國天然氣比例最大,以水電、風電、核電、生物質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近十年發展迅速。雖然生物質發電規模仍小于水電和風電,但國際能源部(iea)2020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2020-2023根據年度市場分析和預測,生物質能將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可再生能源。
從地位變化的角度來看,隨著生物質能發電的持續快速增長,生物質能安裝和發電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不斷上升。具體表現為:2019年,我國生物質能安裝容量和發電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分別上升至2.54%和6.31%。生物質能發電的地位不斷上升,反映出生物質能發電正逐漸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力量。
201920年來,山東、浙江、安徽、江蘇是我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排名前四的省份,分別為258萬千瓦、180萬千瓦、167萬千瓦和1 萬千瓦;安徽、山東、廣東、湖南新增裝機較多,分別為50萬千瓦、47萬千瓦、42萬千瓦和24萬千瓦;年發電量排名前四的省份是山東、江蘇、浙江分別為135億千瓦時、95億千瓦時、92億千瓦時和83億千瓦時。
目前,我國的生物質發電以直燃發電為主,技術起步較晚但發展非常迅速,主要包括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已投產生物質發電項目744個,累計裝機容量為1476萬千瓦。
此外,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聯合發布了《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農村沼氣工程總投資將達到500億元,其中大型生物天然氣工程181.21億元。最高比例,達到,達到。36.24%;大規模沼氣工程133.61中型沼氣工程91億元,小型沼氣工程59億元,家用沼氣33.3沼氣科技創新平臺億元1.891億元。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將促進沼氣發電的發展進程。以上是對生物質能市場發展趨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