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平臺服務功能,共同促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聯合部分省(市)生態環境管理部門、部屬單位、科研院所、高校、金融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70家單位,成立了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理事會。即日起,平臺將陸續發布一批各理事單位推薦的技術應用推廣案例,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助力,歡迎大家關注與咨詢。
▎案例名稱
廢棄硫鐵礦區污染系統調查與綜合治理
▎推薦單位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工程地點
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廢棄硫鐵礦區
▎應用規模
17.3萬平方米
▎解決難點問題
礦區污染底數不清,污染源-途徑-受體關系不明,特征污染物控制目標與標準尚需研究確定,經濟可行、技術可靠、環境改善的酸性廢水污染防治技術亟待研發,亟需構建協同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廢棄硫鐵礦區綜合治理模式來確保漢江水生態環境安全。
▎整體解決方案
全面調查礦區污染源分布、形態、規模及其與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介質交互關系,查明酸性廢水產生源頭、污染負荷及影響途徑,系統評價礦區流域水環境污染狀況,綜合評估礦區污染源環境風險和典型情景下流域水質超標風險并確定綜合整治目標,構建污染調查與評估技術體系。按照“一硐一策、一堆一策、一河一策”整治思路,構建“源頭減量、過程控制、生態恢復、環境監管”的系統綜合整治方案。探索創新重點工程全過程監管、地表水水質監測預警、地下水跟蹤監測、流域水生態監測評估和遙感監測等技術,構建全方位多要素跟蹤評估技術體系,全方位評估礦區治理效果,為硫鐵礦區污染綜合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案例成效
已實施綜合整治工程片區磺水流程基本消失,pH值上升明顯,鐵、錳濃度分別下降93.22%、66.22%,總磺水流程縮短約10公里,白石河入漢江斷面穩定達標,流域水生態環境逐步改善,保障了人居安全和環境安全。
▎推廣應用情況
相關工程受到生態環境部及省市縣各級管理部門廣泛關注,項目成果被江西省、四川省、廣東省等地方政府應用,支撐了近10個礦區歷史遺留固廢環境影響調查及風險評估工作,改善了礦區周邊流域水體水質,降低了流域重金屬污染風險。
來源 |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