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芝加哥麥考密克展覽中心的地面鋪滿了近1000只鳥類尸體,城市中的飛羽精靈又一次慘遭玻璃幕墻的“屠殺”。被喻為“天空之境”的玻璃幕墻儼然已成為城市陷阱,一扇扇玻璃窗,成為了鳥兒此生飛越不過的高墻。
鳥撞(bird collision)通常指鳥類在飛行過程中與風機、飛機、建筑物等人造物體發生撞擊致死的現象。在城市中常發生的是鳥撞建筑(bird-building collision),研究統計,加拿大每年約有2500萬只鳥類因撞擊建筑而死亡,美國的統計數據更為驚人,每年有3.65-9.88億只鳥類喪命于鳥撞。在北美,由人類活動主導的影響鳥類生存的威脅因素中,位于第一位的是流浪貓對鳥類的捕食獵殺,緊隨其后的便是鳥撞事件。
為什么鳥類會對龐大的
建筑物視而不見呢?
鳥類會被玻璃上的影像所迷惑,無法像人類一樣分辨出玻璃材料的存在。玻璃具有通透反光的特性,反光的玻璃映射出水面、樹木、藍天、白云等自然景觀,鳥類誤認為前方是開闊的自然場景而揮翅向前;亦或者,通透的玻璃清晰地展現了遠處的綠地湖泊,鳥類認為穿過玻璃便可到達進而飛向玻璃。
在夜間,建筑物透出的室內光源對鳥類飛行造成很大干擾,飛行至建筑物周圍的鳥類很容易發生鳥撞。從鳥種來看,蜂鳥、雨燕、鶯類、雀類、旋木雀以及鶇類更容易發生鳥撞;從類群來看,遷徙鳥類比留鳥更容易發生鳥撞,林棲鳥類及食蟲鳥類相比于雜食性鳥類及地面覓食鳥類發生鳥撞的比例更高。
防鳥撞行動,
為鳥兒護航
目前國內對鳥撞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其重要性不容小覷。每年有大批鳥類遷徙過境中國,當前全球主要有九大候鳥遷飛區,其中四個經過中國,分別是:西亞—東非遷飛區西太平洋遷飛區、中亞遷飛區以及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其中,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經過中國東部人口密集區,城市化發展迅速,人口快速擴張,如何使得人類發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達到共贏,推動全域范圍內社會公民共同參與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目前我國已建立“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該行動網絡是由昆山杜克大學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實驗室牽頭,多家機構共同發起的合作網絡?!度珖励B撞行動網絡2023年度報告》中指出在2022年秋季與2023年春季調查中,共發現190起鳥撞事件。其中,記錄到鹟科和鶯科發生鳥撞的頻率顯著高于其他科。隨著調查更加全面深入的展開,相信未來對于鳥撞的關注度和了解程度會逐漸增加,構建鳥類友好型城市也將成為更多人的共識。
預防鳥撞,
人們能做些什么呢?
主要措施就是讓鳥類能“看見”玻璃,能感知到玻璃幕墻的存在。在建筑設計之初,從根本上減少玻璃的使用面積,或將整片玻璃劃分為更小區塊??紤]鳥類視覺感受,筑造時選擇能反射紫外線的玻璃,或者采用燒結和壓花玻璃、半透明和不透明玻璃等玻璃材料,不會造成鳥類連續空間的視覺誤判。在夜間,盡量關閉建筑物內的燈光照明或調暗亮度,尤其在遷徙季時,這樣的熄燈行動尤為重要。
對于已有玻璃幕墻的建筑,可以張貼防鳥撞波點貼紙進行標記。例如,10月14日世界候鳥日之際,騰訊響應全國防鳥撞行動網絡倡議,進行了鳥類友好建筑設計改造,在深圳總部大廈外側玻璃幕墻,粘貼防鳥撞波點貼紙。鵝廠這波操作 “友好有愛”,為世界變好做出了一點有溫度的改變,讓人不禁點贊。
玻璃藝術,光影變幻,玻璃幕墻如今成為展現建筑美學的重要載體,但同時也成為了致使飛鳥喪命的城市陷阱。好在城市陷阱可以被填埋修復,鳥撞事件可以通過保護措施盡量避免。人類作為萬物中的一部分,與其他生靈共享著長風沛雨,艷陽明月,萬物本應和諧相融。如何實現萬物共生之態,建立共棲之地,還飛鳥以自由,讓天地間的生命都飽滿豐盈,還需要我們有更多的覺知,更多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