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追求,國家各有關部門及各級政府在不懈努力。
根據生態環境部最新監測顯示,2023年1—11月,全國水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地表水優良比例為88.7%,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為0.7%,同比持平。
空氣質量方面,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比2022年同期上升3.6%。這意味著全國PM2.5平均濃度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1微克/立方米。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劉炳江介紹,這份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因為按照年初的預測,2023年全國PM2.5濃度至少要增加7微克/立方米。兩大因素導致2023年污染防治攻堅戰面臨嚴峻挑戰。2023年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相應帶來了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另外,2023年我國遭遇了17次沙塵暴,為近10年來最多,比平均值高50%。
穩中有進局面的取得是各地區各部門迎難而上、統籌施策、精準發力,加大污染減排力度,有效減緩了污染反彈勢頭。
2023年,全國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再新增2億多噸,比前4年的總和還多。作為大氣污染治理的“主戰場”,鋼鐵行業的綠色改造推動全年大氣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下降。
2023年,涉及幾萬家企業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已經全部完成。這意味著我國大氣污染治理領域的薄弱環節正在逐步被擊破。
2023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改造再增加200萬戶,實現了屋內有溫暖,屋外有藍天。
2023年,如果說藍天保衛戰是一微克一微克的戰斗,而碧水保衛戰則是河里有魚有草的守護。2023年以來,《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重磅文件相繼出臺。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農村黑臭水體整治、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持續展開。
2023年,長江干流全線和黃河干流全線均保持在Ⅱ類水質,長江干流全線有望連續4年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全線有望連續兩年達到Ⅱ類水質。
江西萍鄉:家鄉的柚子熟了
在江西、湖南兩省交界處有條河,是長江的二級支流,在江西境內叫萍水河,在湖南境內叫淥水。流域治理需要上下游共管共治,在短短的4年時間,萍水河從國考斷面Ⅳ類甚至劣Ⅴ類水,到如今進入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水環境質量變化排名前30位的名單。在這個過程中,居住在河邊的村民老何,既是這種環境治理的親歷者、見證者,也是生態環境向好的維護者和受益人。
在江西省萍鄉市的大義村,站在萍水河上的一座小橋上看,上下游各有一棟不起眼的小房子,這是江西萍鄉、湖南株洲兩地分別在萍水河金魚石斷面附近設置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曾經,這里傳出的一組組數據,牽動著很多人的心。2018年以前,金魚石斷面多項水質指標長期超Ⅲ類水質標準,有些月份為Ⅳ類甚至劣Ⅴ類。
有關部門經過調研發現,淥水上游的江西萍鄉聚集了大量鋼鐵、化工企業,下游的湖南株洲則沿江布局了陶瓷、建材等產業。令人揪心的監測數據迫使雙方共約從產業結構上破局,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何海萍經營了10年的家具加工廠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老何開的加工廠主要是給家具噴漆,這個小廠雖然每年能有10萬元的毛利,但對周邊的空氣、水源都有污染。2019年,萍鄉市投入資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對散、亂、污企業關停取締了107家,老何的小加工廠也在村里的多次勸說下關停了。再干點什么?在村里的建議下,老何嘗試著在荒山上種植優良品種的冰糖柚。
就在老何種下第一顆柚子苗的時候,贛、湘兩省流域共治的重頭戲也拉開大幕。2019年,兩省簽署了一系列流域橫向生態保護協議,上游的萍鄉與下游的株洲在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等方面共同推進淥水保護與治理。雙方約定,三年中,如果江西流入湖南的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考核目標Ⅲ類,湖南生態補償江西。反之,江西補償湖南。
隨著一系列措施的落地,淥水的生態持續好轉,水質完全達標,萍鄉也獲得中央及省里的1.4億元的流域補償及湖南的生態對賭補償3000萬元。2023年11月,兩省還同步審議通過了《萍水河—淥水流域協同保護條例》,通過立法的形式進一步促成了上下游共管共治。
歲末年初,老何家里有了一件大喜事,澆灌著甘甜的河水,他辛苦種植了3年的冰糖柚首次成功掛果了,而果子的品質好得出乎他的意料。
黑龍江七臺河:煤城變美城
在黑龍江省有座邊陲小城叫做七臺河,這是一座因煤而生、緣煤而興的工業城市。在城市邁向高質量轉型的過程中,2023年七臺河的“熱度”有點高。
冬日的七臺河零下20多度的寒氣,每天都有上百名居民和游客來到萬寶荷花池冰場滑冰游玩,吸引他們的不僅是免費的滑冰場,還有堪稱“最佳背景板”的藍天白云。
七臺河2023年的“熱度”從室外延伸到室內。經過夏季的老舊管道改造,居民家里溫暖如春,溫度保持在20℃以上。和以往不同,2023年的供暖季再也聞不到煤煙味。
黑龍江七臺河市藍天瓦斯發電站站長 徐權:以前七臺河一到供暖季,天灰蒙蒙的,空氣也嗆人。用百姓的話講,天上飛的家雀都是黑的。
徐權的經歷是七臺河轉變的縮影。和煤炭打了20多年交道,讓老徐想不到的是,瓦斯這個危害煤炭開采的頭號“天敵”如今竟然變成了發電和供暖的“寶貝”。這兩年,當上瓦斯發電站的站長后,煤礦工人出身的徐權親身投入到了守護藍天的第一線。
讓老百姓的生活有溫度也有亮度,七臺河2023年全力推動清潔能源取暖,在農村地區推廣使用生物質爐取暖。七臺河把環境治理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根治頑疾、見縫插綠,群眾關心的“幸福清單”變成了今天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冬天七臺河的美,多了一種英姿颯爽的氣質。這里走出過12位冰雪運動世界冠軍,“冠軍之城”的美譽推動冰雪經濟快速發展。2023年,七臺河推出21條旅游線路,舉辦了冠軍傳奇冰雪嘉年華等活動,旅游接待人數達到67萬人次,獲得旅游收入1.64億元,同比增長50%。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美麗中國再譜新篇
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在優美的環境中生活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不懈努力的方向。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2024年,美麗中國建設將在哪些方面繼續發力?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因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2024年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藍天保衛戰方面,我國將促進各地嚴控增量,減排存量,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強化財政、稅收、價格等政策支持。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2024年,我國將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突出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做好入河排污口整治,力爭在2025年底前完成長江全流域整治,完成黃河等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整治。在長江流域17個省份開展水生態考核試點,推動2700多個水體到2035年基本建成“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河湖。鞏固提升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加大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力度。
2024年,我國的生態環境將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