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
江門恩平市發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旨在通過企業并購重組打造環保龍頭企業,并強化多污染物聯防聯控改善空氣質量,守護“恩平藍”。規劃設定四大類20項指標,涵蓋環境治理、氣候變化應對、風險防控及生態保護等方面,同時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建設智慧環保設施,并針對揮發性有機物(VOCs)實施源頭控制與深度治理,優化工業園區管理,全方位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與綠色發展水平。
2024年1月30日,廣東恩平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恩平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全文,分析了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科學謀劃了重點任務、主要舉措和保障措施。規劃期限即“十四五”期間,為2021-2025年。規劃范圍覆蓋恩平市全域,包含下轄1個街道和10個鎮。
結合全市實際情況,恩平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指標包括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4類,共計20項指標。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提升,PM2.5濃度保持穩定,臭氧濃度力爭進入下降通道;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水生態功能初步得到恢復,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比例不低于100%、劣Ⅴ類水體比例為0,地下水水質與近岸海域水質保持穩定。
——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進一步優化,單位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控制在省下達的要求以內。
——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完成省市下達目標。工業危險廢物得到安全處置。
——生態系統安全性穩定性顯著增強。重要生態空間得到有效保護,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重點生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生態質量指數保持穩定。
具體指標如下表↓
在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新動方面,《規劃》
鼓勵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實現企業壯大、拓展產業鏈、打造龍頭骨干企業
。大力推進廢物智能處置系統、生態環境立體監測網絡、
智慧環保
監管系統等新型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有效投資,提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契機,加強同港澳的深度合作,鼓勵企業積極參加澳門環保國際論壇及展覽、香港國際環保博覽等,宣傳展示、學習交流環保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搭建生態環保技術合作交流平臺。
另,《規劃》表示,將以臭氧防控為核心,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部門間聯防聯控,
促進我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守護“恩平藍”
。加強VOCs源頭控制和重點行業深度治理。開展成品油、有機化學品等涉揮發性有機物物質儲罐排查,深化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基數調查,系統掌握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產生、處理、排放及分布情況,分類建立臺賬,實施“一廠一策”精細化管理。建立完善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重點行業源頭、過程和末端的揮發性有機物全過程控制體系。大力推進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源頭替代,嚴格落實國家和地方產品揮發性有機物含量限值質量標準。
推進工業園區、企業集群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建設一批集中噴涂中心(共性工廠)、
活性炭
集中再生中心,實現揮發性有機物集中高效處理。
開展無組織排放源排查,加強含揮發性有機物物料
全方位
、全鏈條、全環節密閉管理。
詳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