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展成效發布會。
整場發布會透露了6大重要信息:
01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分六批完成了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個部門和6家中央企業的督察。
02 第一輪督察和“回頭看”整改方案中明確的整改任務完成率達95%,第二輪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確的整改任務完成率大約為半數,同時兩輪督察受理轉辦的群眾生態環境信訪舉報28.7萬件,到目前為止完成整改28.5萬件。
另外,在長江岸線整治方面,長江11個省(市)累計騰退了長江岸線457公里。
03 公開典型案例選擇在內容方面有3個考慮要素:污染嚴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涉及生態破壞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弄虛作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的問題。
近期,生態環境部正在對督察整改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安排了督察局的同志分成若干組進行調研,對整改力度大、成效突出、人民群眾認可的,將形成一些正面典型案例。
04 為了確保群眾舉報的生態環境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結果”,生態環境部堅持把群眾反映的問題以及整改情況都進行公開,并且在督察中會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電話回訪和現場回訪,對后續工作進行;拉條掛賬,保持壓力。
05 關于整改不徹底、敷衍、虛假整改的,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做法。
①把整改的責任、流程、要求都以制度形式固化下來;
②采取多種調度和盯辦的方式進行督辦;
③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引導作用。
06 為什么中央環保督察進駐一個月就能發現地方怎么也發現不了的問題?
生態環境部回應:“發現問題是督察的首要職責,如果不能發現問題,督察的作用就難以發揮”。
在實際操作中,環保督察往往都是瞄準方向去的,事先準備工作需要幾個月甚至是半年的時間——開展大范圍的暗查暗訪、充分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無人船、紅外成像等技術裝備、在督察進駐前夕形成進駐工作手冊(四五十頁)等,督察組往往都是頂著壓力發現問題。
回顧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
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這樣的重要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這樣的重點領域,6個央企,2個國務院部門,覆蓋的范圍不可謂不廣,曝光的案例也充分起到了警示和威懾作用。
2015年首次亮相,2016年7月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全面啟動,2018年5月和10月組織“回頭看”,2019年7月啟動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一晃眼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已經有8個年頭了,常態化督察的“綠色風暴”掃清了眾多沉疴舊疾。
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已經全部完成,未來的計劃是1年時間進行“回頭看”,本網將持續追蹤最新進展。
文章來源:環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