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用范圍或應用領域
該技術可以大幅度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適用于制藥、印染、化工等工業廢水的預處理,也可以作為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系統的前置水質調理工藝。
2、技術簡介
該項技術“提出厭氧水解-酸化與厭氧還原協同脫毒技術原理,建立了弱電刺激加速硝基芳烴、鹵代和偶氮污染物定向脫毒轉化的調控方法”,同時該項技術發明了“與生物處理系統靈活匹配的污水增效處理電化學加速反應器,以及系列復合厭氧水解酸化工藝,有效改善了復雜源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30%以上)”,認為該項技術“填補了生物厭氧強化去除有毒有害有機物技術領域的空白”
3、工藝路線及參數或技術原理
難降解有機廢水弱電介入強化水解酸化處理技術的核心思想是運用生物激活原理,將生物脫毒增效“加速器件”定向植入厭氧水解酸化系統,通過定向調控電子轉移路徑,激活微生物與污染物之間的代謝通路,降低難降解污染物的復雜度或氧化性,強化廢水的脫色、脫毒、脫鹵,從而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和總體處理效能,降低整體運行成本?;诖?,自主研發的難降解有機廢水弱電介入強化水解酸化處理工藝,由厭氧水解酸化系統、生物增效處理“加速器”和多信號參數(電位、pH、ORP)在線監測與控制系統三個單元構成。同時,輔以功能菌擴培及投加系統等配套系統。
4、主要技術指標
工藝運行數據表明,難降解有機廢水弱電介入強化水解酸化處理技術能有效改善污水可生化性、減少污水處理廠碳源投加、工藝經濟效益較好,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如下所示。
主要設計技術性能參數:污泥濃度:4000~10000 mg/L,外加工作電壓:0.5~1.0V,工作電流:5~20A,能耗<20W/m3。
5、技術特點
適用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特別是含強電負性基團的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如硝基芳香烴類、鹵代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等)的強化去除。
6、技術優勢
1、廢水毒性消減:
較國內外同類技術相比,該技術加速廢水中毒害性有機物的還原轉化,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如硝基芳香烴類、鹵代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的降解轉化速率提高2倍以上,廢水綜合毒性(發光細菌法)降低3倍以上。
2、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
較國內外同類技術,該項技術能顯著提升污水的可生化性(?30%),對特征污染物的厭氧降解速率提高3-5倍。
3、降低廢水綜合處理成本:
由于該技術對廢水可生化性的改善以及對生物毒性的消減,大大提升了系統的總體處理效能,為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在達到相同處理效果的情況下,由于該技術可以充分挖掘廢水中可利用碳源、降低三級處理等工段的藥劑消耗和運行成本,使綜合運行成本降低30%以上。
7、技術要求
難降解有機廢水弱電介入強化水解酸化處理技術主要用于工業廢水的預處理及水質調理。應用此技術可參考以下工藝路線。
針對不同種類廢水,基本工藝路線為:
物化預處理工藝(如格柵、調節池、隔油池、氣浮池、中和池、高級氧化池等)-->難降解有機廢水弱電介入強化水解酸化處理技術-->好氧處理工藝(如循環式活性污泥法、A/O、A2/O等)-->深度處理工藝(如沉淀、濾池過濾、膜過濾、消毒等)。
8、工程案例
目前,核心技術及技術集成系統已在江蘇、浙江、河北、遼寧等地的多項工程實現技術應用,工程投資上億元,年凈化污水量上千萬噸,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積極推進了工業集聚區污水深度凈化再生利用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