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系統的核心是保障室內空氣質量水平,使空氣有利居住者的健康。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意義:通過室內環境衛生學的研究,提出室內污染濃度限值水平和標準測試方法,從而保障室內人員的健康。
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數據來源主要有二個:參照國際標準和室外空氣標準。由于人類生活在室內的時間占了生命的大多數時間,而時間最長是住宅,室內空氣質量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其重要。
國家標準是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強制性標準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執法強制執行,而推薦性國標由各方同意納入合同中,成為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
新風的作用
目前所提的新風,一般是指新風系統對室內進行有效的換氣,過濾空氣,提高空氣品質,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并能降低空調的能耗,附加一些如其它讓人體感覺到舒適的功能。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
新風量的設計標準與計算
自然通風的通風量不穩定,當室外刮風和室內外溫差較大時,通風量增加。反之減少。當自然通風匱乏時,室內污染濃度會超過標準要求,此時需要使用機械通風來增加通風量。
住宅新風量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按人數,一是按室內污染源(主要是裝修污染)。
按現行國家相關標準規范設計計算
1)按人數需要的通風換氣量
按人計算的新風量:按人數計算的新風量屬最小新風量,需要必須保證。要保證室內co2濃度低于1000ppm,則需要保證30立方/h*人(取值《gb/t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新風量。
對于人數不恒定的房間(如會議室),取平均使用人數。平均使用人數一般不少于最大人數的50%。
按人數計算新風量時有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整套房子滿足還是每個房間都要滿足。前者的情況是假設各個房間之間存在連通,二氧化碳等會達到整套房間內的平衡;后者則假設各個房間單獨存在,相互之間沒有影響。一般使用前一種假設,在各個房間之間使用透風槽,并采用集中回風。而后一種假設,則是每個房間單獨送風回風。
2)裝修污染需要的通風換氣次數
按污染量計算:當房間內有有散發污染的建材時,必須有相當量的新風排出污染,以保證室內空氣達標。
按國家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每1立方/h的新風可以排除0.1mg/h的甲醛,相當于0.8平米 e1級木板產生的污染,或5平米 e0級木板產生的污染。
環保裝修預評估
n2*s2+n3*s3≤a
其中:n2 為二類裝修材料系數;s2二類裝修材料使用面積;n3為三類裝修材料系數;s3三類裝修材料使用面積;a居室面積。
三類裝修材料使用面積;a居室面積。
1住宅等的居室是指,住宅的居室、宿舍的寢室、銷售家具或是類似商品的店鋪賣場。
2住宅以外的居室是指,學校、辦公室、醫院等其他的所有居室。
過濾去除室外進入的pm2.5
顆粒物是指懸浮在空氣中微小的固體顆粒與液滴混合物。顆粒大于10μm的能夠在空氣中快速沉降,而肉眼可見范圍是50μm。
顆粒物的毒性與其物理化學性質密切相關。顆粒直徑越小,其比表面積越大,吸附的化學組分越多,而且進入人體呼吸系統部位就越深,健康危害越大。顆粒物化學組分在機體內能夠產生活性氧ros,通過誘導與催化多種化學反應,破壞細胞膜與細胞質中的脂類與蛋白質及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dna,從而造成細胞損傷或變異,導致衰老、疾病、癌癥與死亡。
選擇過濾網時,要考慮維護方式,吊頂送風過濾網由于維護不方便,其檢查更換周期最少應為半年到一年,因此不建議在機器內效率高壽命短的過濾網。如需配置建議使用帶監控過濾網阻力系統,當阻力過高需要過濾網時發出報警信號,通知維護者及時維護或更換。
選擇過濾網等級時,應根據室內潔凈度(顆粒物濃度)要求,更換周期,更換成本三個方面綜合考慮。
室內空氣品質影響主要因素
設計計算原則
1.在人停留時間超過3小時的房間要保證新風量30立方/h*p,在住宅內,是指臥室,無論大小,應該:主臥室≥50立方/h;其他臥室≥30立方/h。
2.人不停留的區域可以不考慮新風量,如樓梯間、門廳等。
3.局部通風的區域,如廚房、衛生間、設備間、洗衣間的通風單獨計算,不在新風范圍。
根據上述原則,確定新風面積,根據換氣次數和新風需求量從而確定每個房間的需要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