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申報正式啟動。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是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匯集科研、設計、施工與生產等各類優秀企業,具有明顯產業引領優勢和發展實力,2017 年 11 月公布第一批國家裝配式建筑基地共 195 個。2020 年底公布了第二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名單,共有 133 個,其中園區類產業基地 12 個,企業類產業基地 121 家。目前,我國已擁有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328 個。經過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一大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企業發展迅速,在技術體系創新研發、智能化建造、產業人才培養、打造優秀示范工程、推動我國建造產業轉型升級和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引領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裝配式建筑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逐步解決。主要問題有:
區域發展不均衡
分地區來看,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能夠兼顧不同地區的裝配式建筑發展。但地區之間仍存在較大差異,重點推進地區和鼓勵推進地區之間在產業規模、技術能力、人才儲備等方面的差距逐漸拉大。如山東、北京、江蘇、浙江等地擁有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數量較多,與當地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重視程度和規模高度匹配。對于西南和西北地區來說,由于龍頭企業少,裝配式建筑起步晚,建筑工業化程度相對較低,擁有的基地數量比較少。
同時,各地執行的評價標準水平差異較大,導致項目水平參差不齊。經初步評估地方裝配式建筑認定標準,北京的要求略高于國家標準;天津、廣東、山東、江蘇、江西、海南、寧夏、新疆等地因地制宜增加了新技術加分項,突出了標準化設計、bim、綠色施工和當地建設領域新技術的應用。部分地區為了追求較高的裝配式建筑發展占比而降低了裝配率的要求,較低的裝配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技術發展和綜合效率提升。
標準化程度待提高
目前,影響裝配式建筑提質增效最大的障礙,也是各地區各企業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還是標準化程度不高導致造價成本下不來,綜合效率和效益優勢發揮不明顯。在設計方面,多數工程仍按傳統方式設計,再進行二次拆分與深化設計,尺寸隨意、種類繁多,導致在生產環節預制構件和部品常用尺寸不能定型,只能定制化生產,生產線利用率低、模具攤銷大,也造成了施工環節安裝效率提不上去,綜合成本下不來。經鋼結構企業測算,如果鋼構件的尺寸能夠固化,通過鋼廠直接批量化生產型鋼,將直接節約鋼結構成本 15%~20% 左右。
專業人才嚴重不足
裝配式建筑相對于傳統建設方式,對全產業鏈隊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科研、設計、生產、施工等行業主體用工業化理念和思維指導企業轉型發展、技術創新和項目建設。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全國具有裝配式建筑設計經驗的設計單位占全部設計單位的比例僅為12.9%,相應的裝配式建筑施工單位占比為 9.2%。以裝配式建筑發展較好的浙江省為例,該省具有裝配式建筑設計經驗的設計單位約為 166 家,占比僅為 22.5%,具有裝配式建筑施工經驗的施工單位約為 1378 家,占比僅為10.1%。從全口徑建設行業從業人員看,經過培訓的技能工人占所有實名制工人的比例僅為 1.8%,人才隊伍儲備及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裝配式建筑的高質量發展。
產業鏈協同不足
裝配式建筑又是一個系統工程,其設計、生產、施工等產業鏈環節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適宜采用 epc 工程總承包方式進行有效整合。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項目約為 15000 個,其中 epc 工程總承包模式項目 1750 個,占比僅為 11.6%。普遍來說,項目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各環節協同不暢,部分項目僅在投標時組成了聯合體,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仍然缺少協同工作,產業鏈間協同差也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降低。

推進裝配式建筑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以標準化設計和構件生產為引領
充分發揮“1+3”標準化設計和生產體系(即《裝配式住宅設計選型標準》《鋼結構住宅主要構件尺寸指南》《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住宅主要構件尺寸指南》和《住宅裝配化裝修主要部品部件尺寸指南》)的引領作用,在范例城市、產業基地、示范工程中率先應用。引導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及生產企業就構件和部品部件的常用尺寸進行協調統一,進一步提高設計統籌能力,逐步降低構件生產成本。通過不斷完善標準技術體系,推動高效能裝配式建造技術體系應用發展。
積極推進工程總承包方式
在裝配式建筑招投標中積極推廣工程總承包方式,充分發揮新型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的綜合優勢,以裝配式建造技術和 bim 應用為重點,加快數字化發展,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有效推進基地企業數字化轉型,集成應用綠色低碳技術,打造一批技術先進、綜合效益突出的科技示范工程。
促進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造方式集成應用
研究構建“裝配式建造方式 + 綠色建筑 + 綠色建材”融合發展應用機制。充分發揮綠色建筑引領作用,探索綠色技術集成應用技術路徑,在綠色建筑中明確裝配式建造技術和綠色建材應用要求。整合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等方面獎勵政策,建立協同推進機制,通過探索綠色金融等方式,加大對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造方式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推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

加強交流,積極推廣先進經驗
加強地區間與企業間的交流,梳理總結各地制定的裝配式建筑政策措施、標準規范,以及技術引領、試點示范、項目推進、產業發展、能力培養、監管機制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供各地學習交流和借鑒。
加大宣傳,全面提升品牌形象
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發展至今,為引領行業轉型升級作出了突出貢獻,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基地企業缺乏宣傳意識,市場知名度低,影響了對外拓展和發展壯大。特別是對于西部地區的基地企業,本身所在地區建筑工業化基礎相對較弱,基地企業的產品在打開市場時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建筑雜志社從去年啟動的“裝配式建筑十年百人”,以及正在進行中的“國家裝配式建筑基地企業巡禮”系列宣傳活動,對于宣傳裝配式建筑領軍人才、宣傳國家基地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要進一步加大對基地企業和創新技術、產品的宣傳力度,以媒體矩陣為平臺,不斷提升企業整體形象和產品知名度,助力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持續發展壯大和健康發展。
原文見《建筑》2022年12期14~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