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華為正式發布其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引發行業廣泛關注。但相信不少小伙伴看完發布會后和智家頭條小編一樣有很多疑問,例如為什么華為要采用plc-iot總線?all in one如何為后裝市場帶來智能體驗?智能家居廠商如何應對?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聊這些問題。
為什么是plc-iot?
智家頭條(公眾號:zhijiawangtoutiao)認為,華為選擇plc-iot總線有著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么是plc,plc即電力線載波物聯技術(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是一種利用電力線傳輸數據的通信方式,按頻段可分為窄帶、中頻帶和寬帶技術。其中中頻帶plc技術發源于中國,基于國家電網公司hplc規范的中頻帶技術,廣泛用于國內用電信息采集領域,并于2018年在ieee完成標準化,發布了ieee 1901.1國際標準。
而plc-iot(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internet of things)是基于 hplc/ieee 1901.1標準,結合華為特有技術,面向物聯網場景的中頻帶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
從技術特點上來說,plc-iot的工作頻段范圍在0.7~12mhz,噪聲低且相對穩定,信道質量好;采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技術,頻帶利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通過將數字信號調制在高頻載波上,實現數據在電力線介質的高速長距離傳輸。plc-iot應用層通信速率在100kbps到2mbps,通過多級組網可將傳輸距離擴展至數公里,基于ipv6可承載豐富的物聯網協議,使能末端設備智能化,實現設備全聯接。
而在昨天的發布會上,余承東也表示,與zigbee相比,plc-iot在傳輸速度、距離和可靠性上都具有明顯優勢。
其次是美國出口限制影響。目前zigbee芯片基本上被ti、nxp、芯科等國外企業控制,由于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國際芯片廠商均無法提供相關芯片給華為,而這也恰恰激發了華為獨立自主的決心,也為海思帶來了機遇。
其實早在2016年8月29日,華為就以“促進者”成員的身份加入zigbee聯盟,并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然而今天海思的產品線中早已沒有了zigbee的身影。目前海思在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場景下只提供wifi、nb-iot以及plc-iot解決方案,而nb-iot由于功耗等原因目前多應用于工控及智慧城市領域,家庭領域應用還較少。
由此,plc-iot及wifi便順理成章地成了華為全屋智能的選擇:照明、安防、傳感器等低帶寬設備采用plc-iot,手機、pc、電視等設備采用wifi高速網絡。
事實上,華為在2019年12月19日就發起成立了“華為plc-iot生態聯盟”,且當時plc-iot生態聯盟的初始成員便達到了73家,對于推動plc-iot技術的應用與推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后裝市場的棋華為怎么下?
縱觀整個華為全屋智能方案,余承東一直在講和地產商、家居建材商的合作,強調精裝房和二次裝修市場,但針對龐大的后裝市場卻鮮有提及。
據智家頭條(公眾號:zhijiawangtoutiao)了解,plc-iot也并非完全“0布線”,而是布線長度大大縮短,再加上很多家庭電線布線不規范,能否直接使用plc-iot也是個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針對后裝市場,華為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如何發揮作用?
答案很可能是: all in one全屋智能并不是針對后裝市場而生的解決方案。
那么后裝市場全屋智能的棋華為要怎么下呢?別忘了華為還有龐大的hilink生態!
據余承東介紹,hilink目前已覆蓋150+品牌、4000+sku、800+合作伙伴,超過2.2億的iot設備,可以為家庭全屋智能提供更豐富的產品選擇。
其實在去年10月23日,華為就曾公布huawei hilink 1.0全屋智能理念,整合前裝和后裝,聯合開發商、系統集成商、生態廠商,為用戶提供基于空間、品牌、系統、人群的真正智慧化生活。
智能家居廠商如何應對?
盡管本次華為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更像是ppt發布,主機的實物我們無緣見到,方案也要到3月份才開始商用,但智能家居廠商已經開始緊張起來。
根本原因還是在于華為不再滿足于做平臺,而開始推全屋智能方案。以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資源整合能力,華為很可能在智能家居市場攻城略地,極大地擠壓智能家居廠商的生存空間。
以往在無法互聯互通的當下,智能家居廠商往往劃地為牢,建立自己的產品圈。于是就出現了大家同為zigbee,卻仍然無法互聯互通的情況。不過華為、小米、涂鴉、艾拉等aiot平臺的出現讓產品間的互通邁出了第一步,但這還遠遠不夠。
互聯互通作為行業大趨勢不可避免,搞封閉只有死路一條。智能家居廠商應該主動擁抱開放,真正從消費者體驗出發,為用戶帶來實用、好用的產品才是終極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