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智能家居技術的發展與生態系統的完善,已經有眾多家庭消費者把智能家居作為標準配置。事實上,智能家居行業的品牌眾多,不同協議的智能家居難以匹配。但用戶在智能家居場景中的聯動需求日益凸顯,如何解決“散落”在各品牌、各場景的智能家居碎片化難題?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01 大數據時代
智能家居設備將向一體化連接升級,綜合多種通信協議的同時,簡化連接操作步驟,實現快速、廣泛的設備連接。據數據預計,2022年,37%智能家居設備將支持兩種及以上連接方式。
在智能家居場景中,藍牙、wifi、zigbee、總線技術、plc-iot等通信技術各有千秋,適配不同的終端與應用,未來也很難出現某一種通信技術“一統天下”的局面。所以,在全場景智能的趨勢下,智能終端勢必要綜合多種協議,以便實現不同系統間的互聯。
毫無疑問,未來幾年內,用戶對于智能家居的需求仍會持續增長,而隨著服務功能、智能場景的擴充,家庭中的智能設備也會越來越多,海量智能終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日益顯現。面對被詬病多年的智能家居生態壁壘,互聯互通已成為了產業共識。
促進互聯互通的重要推手
據悉,業內首個雙編號標準《智能家居系統跨平臺接入與身份驗證技術要求》旨在統一不同智能家居系統間的設備發現、連接、身份驗證和接入配網等必要交互過程,使不同廠商、不同平臺的智能家居設備可以跨平臺進行網絡接入和身份驗證,企業還可在該標準基礎上自定義拓展特性,家居設備可基于該標準接入任何滿足標準要求的生態平臺,消費者可依據個人偏好選擇智能家居平臺入口。
業內人士表示,該標準主要起草單位涵蓋智能家居全產業鏈,包括通信設備制造商、家電企業、智能家居平臺和解決方案提供商、通信網絡運營商等。標準的發布將有效解決當前智能家居互聯互通中存在的“生態壁壘”問題,助推智能家居互聯互通行業的進一步規范發展,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此外,2021年4月,住建部等16部委聯合發布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其中共6次提到了“互聯互通”,可見國家對于打破數字家庭環境下各類設備互聯互通障礙的重視。而底層通信作為“萬物互聯”的基礎保障,無疑將成為促進互聯互通的重要推手。
積極推進智能家居應用層的互聯互通
國外方面,亞馬遜、谷歌、蘋果、宜家等聯合成立的“connected home over ip”(簡稱chip)組織在2021年5月發布全新的智能家居連接標準matter,提供一種基于ip的統一連接協議,支持以太網、wi-fi和thread三種底層通信協議,并且可以讓不同協議的智能家居設備互相通信,進一步加速智能家居系統平臺、設備產品、應用之間兼容性的落地推進。
國內方面,行業院士聯合中國信通院、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騰訊、百度、海爾等單位共同發起了開放智聯聯盟(open link association,簡稱ola聯盟),致力于建立符合我國產業特點的互聯互通標準與產業生態。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在積極實現互聯互通的可行性方案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不難預見,隨著智能家居系統和生態圈的不斷完善,在政策、企業、市場、產業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助推下,萬物智能互聯的時代將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