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預制混凝土樓板,經過組裝模具、安裝預埋件、綁扎鋼筋、布料澆筑、抹面拉毛等工序后,30分鐘就能成型,再經過6-8小時養護,就可以脫模運至工地。
你能想象嗎?現在蓋房子這件事已經從“建造”變成了“智造”,實現了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
那么,房子在流水線上到底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記者來到位于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周陵新興產業園的陜西中天建筑工業有限公司的建筑工業化生產基地,深入一線對這種顛覆式的建筑方式一探究竟。
房子“零部件”生產搬進工廠 蓋房子變成“拼”高樓
預制墻板、預制梁柱、預制樓梯、預制飄窗……走進陜西中天建筑工業有限公司的裝配式基地,映入眼簾的便是造型各異的新型混凝土構件產品。通過展示區后,進入到生產車間,記者最直觀的感受是,廠區很干凈、幾乎看不到揚塵和建筑垃圾,噪聲也很小。只見養護窯、拉毛機、布料機依次排開,各式機器設備全速啟動,工人們在各自機臺上,按照工序緊鑼密鼓忙的生產。在車間的一側是一個高約20米的砂石料倉,沙子、石子、水泥等原材料通過傳送帶自動送往攪拌樓,混凝土攪拌的全過程都是在密閉空間內完成,基本消除了噪聲和粉塵污染。
“這條全自動化混凝土構件生產線,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流水生產線,實現生產全過程信息化控制,自動化程度高。自從有了這條生產線,原先在建筑工地上的高噪聲、高污染的作業現在全部可以搬進廠房里,蓋房子所需的‘零部件’就能放在流水線上進行標準化生產?!?陜西中天建筑工業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郭慶介紹,這條生產線的產品采用高溫蒸汽養護,能夠顯著提升混凝土構件質量,有效控制混凝土構件裂縫的產生,同時能夠大幅度縮短養護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采訪時,記者注意到,這些在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混凝土構件非常平整,而且每個構件水電預留預埋都能精準定位。中天西北建筑設計研究院裝配式設計研發中心主任楊森告訴記者,這就是裝配式建筑和傳統建筑最大的不同,預制構件工廠生產替代了傳統鋼筋混凝土現澆作業,操作工人從過去復雜的瓦工、木工、鋼筋工等多工種轉換為只需要扶板就位、臨時固定的裝配工,預制構件在工廠預先制作,運輸至現場吊裝就位后,關鍵節點通過灌漿套筒或后澆混凝板帶等方式實現可靠連接,達到“等同現澆”的效果。在預制構件預留各種管槽,是根據前期精裝設計要求預留的,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后期施工中再次打孔,既縮短了施工時間也確保了建筑的結構安全,同時更為后期的維修提供了便利。
到底什么是裝配式建筑?楊森進一步解釋說,通俗來講就是墻體、樓梯、地板、房頂、梁柱、窗框實現了工廠化流水線作業,經嚴格檢測合格后,這些一個模子里生產出來的預制構件裝車運到建筑工地上,再由吊機起吊拼裝,最后對節點進行澆筑加固,整個過程就好比搭積木一樣進行拼裝。整個建造過程大幅降低對工人數量的需求,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相比傳統建筑,裝配式建筑具有節能、環保、工期短等特點,更能滿足人們對建筑品質的追求。
記者了解到, 2020年西安被列為第二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自此,西安的裝配式建筑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白鳛樽钤绮季纸ㄖI化賽道的‘選手’,近年來,中天西北集團與諸多房企合作,打造高品質裝配式建筑,截至目前已完成裝配式應用項目130余個,應用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其中已經投用的西咸文創小鎮、三星電子二期項目、博世力士樂廠房清水pc柱項目都是裝配式建筑的典型代表,特別是萬科燕園項目被住建部評委2015年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陜西中天建筑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單曉曙介紹,未來裝配式建筑比例將不斷提高,同時,一體化裝修技術、集成化模塊化建筑部品也將逐漸推廣,整體衛浴、集成廚房等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隨著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建筑成本也會逐步降低。
建筑工人進工廠 農民工變“藍領”
按照《西安市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建設工作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40%。城六區、各開發區以及國家、省、市綠色生態城區內民用建筑項目,應采用裝配式建筑技術的,全部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建設。政府投資的新建保障性住房項目,城區內政府投資、國有企業全額投資的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應采用裝配式建筑技術的,全部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建設。
隨著“綠色建筑”的大力推廣和使用,目前,裝配式建筑正在積極探索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和信息化管理。裝配式技術的推廣應用,讓以往在建筑工地里工作的建筑工人走進了工廠,成了產業工人。
在陜西中天建筑工業有限公司的裝配式基地的生產車間里,記者看到,生產線上,十幾個穿著反光背心、戴著安全帽的工人正熟練地綁鋼筋、做模具、澆筑混凝土。車間內,數十個約1米的大風扇飛速轉動,不停送風降溫。
“工廠的工作環境相比之前在工地變化很大。以前在工地的時候,冬天冷,夏天熱,下雨還得停工,現在完全不受天氣的影響;以前在工地有很多重體力活,現在費力的活機器基本都干了;以前的高空作業,危險系數大,現在在流水線工作臺上工作,不用爬上爬下,安全更有保障”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張師傅告訴記者,非常慶幸自己進入工業化工廠工作,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現在收入更穩定了,工作也更體面了。
在工廠工作一年多的張師傅,目前已經完全適應了這份新工作,并且還總結出了自己的心得,他告訴記者,傳統施工受工人技術水平和施工環境等影響,容易出現滲水、開裂、空鼓等質量通病。如今,工廠化生產更像做工藝品,控制精度從厘米級提高到毫米級,更有利于產品的防火、隔音、抗滲、防裂。
像張師傅這樣的“農民工”不在少數,他們曾經居住在工地的彩鋼板房?,F在簽了勞動合同,有了保險,有了穩定工作,在城市的歸屬感更強了。
近年來,陜西中天建筑工業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九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要求,加快培育技能型產業工人,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舉辦陜西省首屆裝配式建筑職業技能培訓班,推動建筑工人向產業工人轉型。因此公司先后獲得了“陜西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西安市裝配式建筑產業孵化基地”“國家1+x裝配式建筑構件制作與安裝職業技能培訓考核基地”“陜西省裝配式吊裝工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等稱號,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制造產品獲得“綠色三星建材”認證。未來,建筑方式的轉型將給建筑工人帶來更多新的變化,他們作為新時代的“藍領”,會更好地融入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中。
不僅如此,企業自2014年組建以來,以pc產品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為重心,已形成了集研發、設計、生產、施工為一體的建筑產業現代化格局,已具備了建筑工業化一站式解決能力。中天西北集團副總裁金萬松表示,近年來中天西北集團持續推進企業轉型升級,不斷優化、完善產業鏈,整合自身投融資、房產開發、建筑設計、工程總承包及建材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等平臺資源,已經基本完成了傳統土建施工企業向集成建筑服務供應商的轉變,成為業內為數不多的具備較強投融資、房產開發、設計研發、施工一體化服務能力的綜合型企業,真正實現逐步向高質量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