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的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相對來說,建筑業還在“手工業”在這個時代,工業化水平很低。然而,受環境保護、人口、技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建筑業改革的浪潮已經到來,預制建筑的發展和建筑業化的改革勢不可擋。
我們相信,未來建筑業的建設體系和產業將超越現有模式和產業形式的范圍,實現裝配和產業化,逐步進入數字化建設和智能化建設。讓我們期待未來預制建筑發展的十大趨勢。
一、綠色是裝配式建筑最重要的標志
綠色裝配式建筑是建筑工業化、工業現代化最重要的標志,新型綠色裝配式建筑體系必將在未來建筑中廣泛應用。
我國“十三五”根據規劃綱要,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已成為貫徹《綱要》全過程的主基調。建筑業是三大高能產業之一:必須踐行綠色發展之路。
目前,發達國家正以復合結構體系、鋼結構、鋼/塑料結構、木結構等為重點,重視新型綠色裝配式建筑體系的發展。其目標是使裝配式建筑從設計、生產、運輸、施工到報廢,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效率最高,使建筑構件體系朝著安全、環保、節能、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
二、裝配式建筑體系將形成模數化、標準化、集成化
目前階段,中國主要是企業和研究機構的研發體系,技術仍然是封閉式系統,缺點是集成度低,結構形式有限,設計缺乏靈活性,沒有促進模塊化。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是從封閉系統向開放系統的轉變,可以致力于發展標準化功能塊,統一設計,加上個性化集成,易于統一和變化,方便生產建設,也為設計師和施工人員帶來越來越自由的裝配施工。
三、裝配式裝修將重塑建筑裝修
裝配式建筑不僅是主體結構的產業化,也是內部裝飾的產業化。兩者相輔相成。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主要推廣主體結構,裝修幾乎被遺忘。未來將是裝配式建筑結構與裝飾的一體化發展。
四、個性化定制
傳統思維,裝配式建筑可能會風格統一千城一面,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建筑行業的不斷整合,未來的預制建筑也可以定制。當然,個性化定制的成本與建筑規模密切相關。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它將給建筑行業帶來預制建筑定制網絡的新變化。
未來,基于網絡定制的制建筑(ncab)主要模式包括:定制環境內部網絡,實現定制過程的住宅組裝;定制環境與整個組裝企業的網絡,實現定制環境與企業產業鏈信息系統的組裝與交易;企業間產業鏈網絡,實現上下游企業建設資源的共享、組合和優化利用。
五、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站至行業新風出口
2018.9億平方米,而鋼結構住宅并沒有享受到行業快速發展的紅利。2019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發布《2019年工作要點》,要求開展裝配式鋼結構住宅試點。此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批準七省開展裝配式鋼結構住宅試點。2019年10月1日,行業標準《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建筑技術標準》正式實施。
預制鋼結構住宅具有模塊化、標準化的特點,不僅工業化程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質量高,施工周期短,與其他施工方法相比,綜合優勢更加明顯,隨著標準體系、技術體系、配套政策逐步完善,未來鋼結構住宅將站在行業發展的新風口。
六、信息技術貫穿整個產業鏈
bim,gis,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將給傳統建筑業帶來巨大的變化。
“未來,建筑業將通過全產業鏈信息化的管理和應用,實現整個產業鏈的信息化lae,cae,bim信息技術建設的咨詢、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信息交互平臺,實現預制建筑行業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和質量責任追溯管理,創造新的數據協同效應。
七、重新定義“農民工”
世界建筑業對勞動力資源的需求越來越短缺。日本、德國和美國的建筑業正致力于發展智能裝配模式(iam),發明和推廣機器人、自動設備和智能裝配線,同時創新使用高附加值的預制構件和部件,使施工現場不再需要更多的體力勞動。這種智能組裝比以前的施工模式大大節省了人力,也可以縮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目前,中國的建筑業主要依靠“農民工”然而,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這一優勢將成為一個短板。與傳統的現澆相比,裝配式建筑將顯著減少現場操作人員的數量,裝配式建筑將需要零件生產車間工人、運輸、吊裝、組裝和連接等新型工人。2019年,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了新的職業信息宣傳,預制建筑施工人員上市。隨著勞動監督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生產方式的逐步改變,未來“農民工”這個名詞將成為歷史,將轉變為建筑業工人。
八、一體化建設,工程總承包是大勢所趨
要克服裝配式建筑在設計、生產、施工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必須實行一體化建設,促進工程總承包的發展。
有關部門明確鼓勵在裝配式建筑中采用總承包方式。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房建和市政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預制建筑從設計、施工到施工,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專業技術要求,因此,擁有專業、合作的工程總承包團隊尤為重要,在研發設計、部件生產、施工組裝、運營管理現代企業運營管理模式的整合中,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在設計、生產、施工和管理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九、形成標準化,規范產業發展體系
目前,我國預制式建筑構件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程度較低。通用系統采用定型構件的方法?;诹悴考瓦B接技術的標準化和通用性,零部件工廠生產的零部件可以在各種類型的房屋之間進行交換。通用系統適用于組織構件生產的專業化和社會化。它更有利于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它是一種完美的工業化形式,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建立標準的建筑設計體系,合理規劃和控制預制構件的多樣性,實現預制構件的通用性和互換性,規范和模塊化不同構件,加快設計速度和施工效率。同時,加強區域合作,消除合作壁壘,加強核心技術研究和突破,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預制建筑技術體系和標準化體系。
10、政策推動向市場的轉變
中國的預制建筑正處于早期階段。由于無法反映規模效益,政府需要制定目標和任務,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以促進和指導行業的發展。即便如此,在實際實施中,預制建筑在短期內仍遇到成本上升、工期延長、開發商觀望、施工經驗不足、技術儲備不足、系統需要改進等困難。
在未來,這種情況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隨著預制建筑規模的擴大,市場最終將形成新的驅動力。政府可以建立一個協調和完善的監管體系,市場需求將有效地促進預制建筑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