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大中城市建成區面積在3-4萬平方公里且大多數不具備海綿城市的功能,按照規劃在2020年前將有6000-8000平方公里的面積需要建設,粗略估計需投資1.14萬-1.52萬億元。
建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
國外海綿城市的建設思路與管道運用
——-德國地下管網系統
德國城市地下管網的發達程度與排污能力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德國城市都擁有現代化的排水設施,不僅能夠高效排水排污,還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態系統的功能。
德國全境共有515000公里長的排水管道,可以環繞地球13圈,每年可以處理94億立方米的污水和雨水。其中46%的排水系統為雨污合流,33%的為污水專用,21%的為雨水專用。
地下排水管道分為污水雨水合流管道和污水雨水分流管道,既可以防止城市內澇,同時還可以蓄積雨水,以便利用。自1873年建成首條下水管道以來,柏林地下水道長度總計約9646公里,其中一些有近140年歷史。其中4330千米為污水專用管道,3300千米為雨水專用管道,1920千米為污水和雨水共用管道。
德國在海綿城市建設中主要提高了自身地下管網的發達程度與排污能力,這兩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德國擁有現代化的排水設施,不僅能高效排水排污,還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態系統的功能。我國管道行業企業應該多走出去、引進來,在發展過程中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研發、設計思路,使自己的產品更能提高水處理的針對性和效率效能。
管道廣泛使用在城市排澇、下水等管道施工中,無論是下雨時的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還是缺水時將蓄存的水“釋放”,都離不開管道系統的輔助。因此,海綿城市的建設,對于管道行業上下游整個產業鏈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