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用范圍或應用領域
適用于有機污染場地,要求地下土壤滲透系數大于1×10-5cm/s。
2、工藝路線及參數或技術原理
有機污染物在地下以多種形態存在,包括非水相液體、溶解態和土壤吸附態。本技術通過構建注射-抽提循環處理系統,針對非水相液體和高濃度污染地下水,通過抽出處置快速降低地下有機污染物含量;針對中低濃度有機物污染地下水,通過原位注入氧化劑或還原劑,實現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針對殘留吸附態有機污染物,通過原位注入增溶劑,促進污染物的解吸溶解,然后進行原位氧化/還原注射處理,有效克服傳統化學氧化/還原修復拖尾、濃度反彈的工程難題,最終完成有機污染場地的修復。
3、主要技術指標
工藝參數:增溶藥劑的注射速度500 L/h~1500 L/h;
氧化/還原劑的注射速度:500 L/h~1000 L/h;
每兩輪注射時間間隔:5 d~10 d。
修復效果:去除率95%以上。
運行成本:160元/m3~310元/m3地下空間。
環境影響:無二次污染,環境友好。
4、技術優勢
與目前主流工藝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勢:
1、處置效果好:
集成多用途撬裝式注射裝置、注射-抽提循環系統,以及表面活性劑強化氧化/還原的組合工藝體系,修復針對性更強,有效克服修復拖尾、濃度反彈的工程難題;
2、設備集成度及自動化程度高:
對主要設備、儀表、配件進行集成化、模塊化設計,安裝、轉移方便,現場使用靈活;設備自動化控制程度高,可操作性更強,安全性更好;
3、設備功能設計完善:
采用射流泵-柱塞泵注射動力系統,可根據不同場地水文地質要求,進行中低壓或高壓注射;根據注射藥劑的性狀,可進行液-液、液-氣藥劑單一或混合注射,設備功能齊全、場地適應性強,可實現化學氧化/還原及生物曝氣修復;
4、修復效率高:
根據地質及污染分布情況,在污染區設置不同花管深度的注射簇井,實現污染區域和土層的選擇性注射,修復更具針對性,提高原位修復效率,減少修復劑損失;
5、廢水循環利用:
本技術利用配套廢水處置裝置對抽取的高濃度污染地下水進行達標處置,處置后地下水作為藥劑稀釋用水進行二次利用,實現施工現場廢水循環利用;
6、采用高壓清洗裝置結合流量、壓力在線監測反饋系統,進行注射井管原位有效清孔,提高井管使用效率;
7、對場地及周邊干擾?。?/p>
通過原位處理的方式,避免因開挖、短駁及處置有機物污染土壤造成對場地使用者及周邊群眾的影響。
5、設備組成
本技術主要設備為自主研制的多功能注射裝備。該裝備由藥劑配制系統、注射系統和廢水處置裝置等組成。藥劑配制系統由原藥罐、離心泵、閥門、管路等組成。藥劑注射系統由藥劑罐、離心泵、壓力表、流量計、閥門、管路、注射井等組成。廢水處置裝置主要由集水池、反應池、沉淀池、清水池、藥劑罐、活性炭罐、壓濾機等組成。
6、技術要求
主要要求地下土層具有較高的滲透系數,一般大于1×10-5cm/s。
7、工程案例
目前,該技術已在多個污染場地進行了成功的規?;こ虘?,累計處置污染地下水面積超1.5萬m2,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