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用范圍或應用領域
高含鹽廢水處理回用零排放集成工藝適用于生態脆弱,對生態保護嚴格地區的化工、煤化工、石油、印染等企業的廢水處理,以及高含鹽廢水的處理。
2、工藝路線及參數或技術原理
本技術首先采用物理法去除高鹽水中懸浮物類雜質,然后通過化學法去除水中的硬度獲得預處理軟化水,預處理軟化水經過微濾、超濾進一步去除水中懸浮物固體、膠體雜質,降低水中的SDI即反滲透膜污染指數(Silting Density Index)值后,通過納濾膜選擇透過性將高鹽廢水分為一價離子鹽水和雜鹽水,其中一價離子鹽水再采用反滲膜對離子進行過濾,產出純凈水。雜鹽水因納濾濃縮,水中硬度又升高到可結垢趨勢,所以再次采用化學法對雜鹽水進行軟化處理,軟化后的雜鹽水采用電驅動將高鹽水濃縮至含鹽量12~15%,然后進入蒸發結晶進行鹽水分離,實現水的全部回收,達到零排放。
3、主要技術指標
1、工藝中先采用納濾工藝進行第一步脫鹽,能夠適應20000mg/L左右的高含鹽水處理要求。
2、蒸發結晶的進水水質含鹽量可高達120000mg/L~150000mg/L。
3、單純的藥劑軟化只能將含鹽水的硬度降低至1.6~2.0mmol/L,這對脫鹽水處理設備來說是不夠的,高含鹽廢水處理回用零排放集成工藝設置“藥劑軟化+納濾”除硬度工藝,能將近脫鹽設備的硬度降至0.1mmol/L以下。
4、產水能夠滿足再生水用作工業用水水源的水質標(GB/T 19923-2005)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02)。
4、技術特點
全托管模式:以物業管理的方式,為業主提供污水處理廠全部日常運行、人員管理及技術服務,負責系統的處理效果、設備維護和保養、消耗藥劑和安全生產及廠區的管理工作,從而使企業達到減少工作量,節約成本,降低風險的目的,是目前各污水廠和工業污水企業選擇最多的模式。
5、技術優勢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鹽零排放處理工藝的主要以蒸發塘為主,蒸發結晶占極少部分。
同蒸發塘相比高含鹽廢水處理回用零排放集成工藝運行成本和投資都高于蒸發塘,但是蒸發塘對環境影響比大,占地面積大,處理速率緩慢,同時在干旱和半干旱生態敏感地區,環保部已經開始逐步禁止和改造蒸發塘的使用,隨著蒸發塘的逐步禁止使用,蒸發結晶工藝,已有部分用于,高含鹽水處理零排放項目,但是目前已經建成的蒸發結晶工藝,進水的含鹽量在30000mg/L~40000mg/L,處理水量大、投資和運行成本高,相比高含鹽廢水處理回用零排放集成工藝進蒸發結晶的進水水質含鹽量可高120000mg/L~150000mg/L,進水含鹽量為現有蒸發結晶的4~5倍,意味著進高含鹽廢水處理回用零排放集成工藝蒸發結晶的水量比現有蒸發結晶工藝少了4~5倍,大大減少零排放工藝的投資和運行成本。
同時的目前大部分的高含鹽廢水處理項目都沒有設除硬度工藝或者設置單純的藥劑軟化工藝,一般高鹽水中硬度都很高,及其容易造成管道設備的結垢,導致設備不能正常運行,單純的藥劑軟化只能將含鹽水的硬度降低至1.6~2.0mmol/L,這對脫鹽水處理設備來說是不夠的,高含鹽廢水處理回用零排放集成工藝設置“藥劑軟化+納濾”除硬度工藝,能將近脫鹽設備的硬度降至0.1mmol/L以下,保證了工藝的正常運行。
6、設備組成
高含鹽廢水處理回用零排放集成工藝提供了處理含有低濃度有機物反滲透濃水的方法及設備,采用了高密度澄清池工藝、過濾工藝、超濾工藝、納濾工藝、反滲透工藝、電滲析以及蒸發結晶工藝的系統性集成工藝作為主要處理工藝。
7、工程案例
高含鹽廢水處理回用零排放集成工藝目前推廣運用于5家石油、煤化工、印染等化工企業,部分企業重建設、重生產、輕環保的意識仍十分嚴重,急需進一步加強監管,規范排污行為。因高鹽廢水中的鈣鎂離子高,軟化藥劑量大,運行的藥劑費較高,同時的蒸發結晶運行成本也相對較高,導致高含鹽廢水處理回用零排放集成工藝運行成本較高。在有廢蒸汽可利用的企業,運行成本會有所降低,在企業能夠承擔的范圍內,但是在沒有廢蒸汽的企業,運行成本較高,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