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準確把握“四個體系”持續推動流域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走深走實

                                                                           日期:2024-11-13     來源:生態環境部    瀏覽:124    

                                                                        導讀
                                                                        《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旨在通過系統性改革,從設置審批、監督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構建規范高效的審批制度體系、權責明晰的監督管理體系、協同聯動的工作推進體系、貫通一體的風險防控體系。這一辦法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邁入新階段,對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深刻認識《管理辦法》出臺的重要意義

                                                                        水污染問題表象在水里,但根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作為連接水域和岸上的關鍵節點,其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流域水生態環境的質量。深化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抓住水域治污的“牛鼻子”,對于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至關重要。

                                                                        《管理辦法》的出臺,不僅進一步健全了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制度,完善了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還是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求的重要舉措。這一辦法為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二、全面理解“四個體系”為核心的主要內容

                                                                        《管理辦法》圍繞系統性改革,從設置審批、監督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著力構建“四個體系”,以全面提升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平。

                                                                        (一)構建規范高效的審批制度體系

                                                                        落實“放管服”要求

                                                                        優化審批事項:明確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的審批權限,規定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按照規定權限負責設置審批。

                                                                        差異管理:針對造紙、焦化、氮肥等行業,排放放射性物質、重金屬及其他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企業,以及污水或污染物排放量達到一定規模標準的,要求提交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其他情形則提交簡要分析材料。

                                                                        優化營商環境:明確審批部門不得向申請單位收取任何費用,不得指定編制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或簡要分析材料的技術單位,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

                                                                        (二)構建權責明晰的監督管理體系

                                                                        明確監管責任

                                                                        部門監管職責: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管理工作,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現場檢查。

                                                                        責任主體管理責任: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應定期巡查維護排污通道、口門及附屬設施,通過標識牌、顯示屏、二維碼等方式公開相關信息。

                                                                        公眾監督:鼓勵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對入河排污口排污情況進行監督,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舉報違法行為。

                                                                        (三)構建協同聯動的工作推進體系

                                                                        系統內部上下聯動

                                                                        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全國入河排污口設置和監督管理,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指導流域內設置工作,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審批、登記和監督管理,形成央地協同、流域區域互動的工作格局。

                                                                        跨部門聯動

                                                                        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必要時可會同有關部門聯合開展監督檢查,實現優勢互補,提升監管深度和廣度。

                                                                        制度聯動

                                                                        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與排污許可證記載事項做好銜接,強化內部協同,提升監管效力。

                                                                        (四)構建貫通一體的風險防控體系

                                                                        源頭嚴防

                                                                        編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時,充分考慮入河排污口布局和管控要求,實現源頭預防與有效控制。

                                                                        過程嚴管

                                                                        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監督監測,推動入河污染物達標排放。

                                                                        風險嚴控

                                                                        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染物造成或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時,責任主體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依法報告并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責任嚴究

                                                                        明確違法設置入河排污口的具體情形,要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依法處罰,形成震懾效應。

                                                                        三、持之以恒抓好貫徹落實——以松遼流域為例

                                                                        松遼流域總面積124.92萬平方公里,擁有5200公里長的國際界河,約占全國界河總長的二分之一。作為我國的老工業基地和重要商品糧基地,松遼流域產業結構偏重,存在諸多環境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如污水溢流直排、雨污混排等問題,農業面源污染也不容忽視。此外,入河排污口布局不合理、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問題依然存在。

                                                                        作為生態環境部的派出機構,松遼流域局將立足流域實際,認真履行生態環境監管職責,全力以赴抓好《管理辦法》的貫徹落實,推動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做好宣貫

                                                                        加強組織領導,豐富宣傳形式,確?!豆芾磙k法》的理解和執行不走樣、不變形。

                                                                        提供下沉式服務,積極開展現場指導和咨詢,引導責任主體深入了解入河排污口相關管理要求。

                                                                        (二)嚴格審批

                                                                        結合《管理辦法》,細化完善《松遼流域局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工作規程(試行)》,進一步嚴格規范審批工作。

                                                                        落實“放管服”要求,開展授權范圍內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推動流域無手續排污口合法合規。

                                                                        聚焦化工、制藥等重點行業,國際河流、省界緩沖區等重點區域,嚴格把好設置準入關口,引導地方合理布局入河排污口。

                                                                        (三)加強監管

                                                                        堅持問題導向,圍繞重要水體,以規模以上工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大中型灌區排口以及存在污水溢流直排、雨污混排等問題的排污口為重點,緊盯化冰期、汛期等時間節點,強化監督監測。

                                                                        加大監管力度,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有關單位,確保問題得到及時整改。

                                                                        結語

                                                                        《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的出臺,是我國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補充,為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深刻認識其重要意義,全面理解其主要內容,并結合本地實際,持之以恒抓好貫徹落實,共同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注: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
                                                                         
                                                                        更多>同類資訊

                                                                        相關產品推薦
                                                                        預約
                                                                        7
                                                                        收藏
                                                                        42
                                                                        掃一掃打開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關閉
                                                                        国产高清精品福利私拍国产|人妻忍着娇喘被中进中出视频|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赲碰热|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