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展望丨智慧水務有望借勢騰飛

                                                                           日期:2021-03-24     來源:智安物聯網    瀏覽:843    

                                                                        由于改革開放初期只注重發展速度、忽視環境影響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使水資源遭受嚴重污染:流經城市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三江(遼河、海河、淮河)和三湖(太湖、滇池和巢湖)均受到嚴重污染,藍藻時常暴發;在七大水系100個國控省界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36%、40%和24%。此外,城市地下水約有64%遭受嚴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為輕度污染。

                                                                          

                                                                        為此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明確,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體的責任主體,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會同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等部委指導地方落實并提出目標:2017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20年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由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與國務院編制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我們可以看到“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再度寫入政府工作目標。

                                                                          

                                                                        其文件中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推進重要生態屏障建設,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

                                                                          

                                                                        黑臭水體為何難消?

                                                                          

                                                                        就綜合、系統、具有聯動機制的對城市黑臭水體進行治理方法論,當下多采取“七字法”方法進行系統全面有針對性的三位一體(trinity)治理(地、水、大氣),其分別是”截、引、凈、減、調、養、測”。

                                                                          

                                                                          

                                                                        從時間跨度來說,多年的治理下部分地區仍出現治理未果的情況,其主要存在三大問題: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誤區,缺少系統治理,造成不少黑臭水體治理一段時間后出現反彈;水務部門長期采用工程性思維,加之雨污合流、面源污染等多種因素,即使投入大量資金,仍然難以達到治理效果;鼓勵低價競標,招標需求制定過于簡單,這些都造成黑臭水體問題久拖不決。

                                                                          

                                                                        因此前些年出現的“讓市長下河游泳”的呼聲,正是百姓對解決和治理城市黑臭水體的強烈愿望的縮影。

                                                                          

                                                                        智慧水務因何而興?

                                                                          

                                                                        在七字法中,點源節流與多點檢測是治理黑臭水體的重中之重,只有從源頭上掐滅違規排污,才有后續的一系列調理、凈化。

                                                                          

                                                                        在長期的摸索中,水務管理在應用端存在的問題逐漸被人們摸清,當下其問題主要集中在:(1)水務基礎信息要素欠缺。許多地方水務檢測靠人工完成,也存在監測精度、監測頻率以及監測廣度幾方面的基礎要素欠缺問題。(2)資源共享服務有待提高。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鮮有單位建立數據中心,數據存儲、處理、多媒體等技術水務管理方面一時間難有進展。同時就部分地方建立的數據中心而言,其建設還處于雛形階段,尚未形成統一的規劃模式。(3)智能化水平相對偏低。水質檢測、生產運行數據等還依靠人工完成或半自動化采集完成。

                                                                          

                                                                        在這種迫切的需求下,恰逢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興起,智能水務系統躍入了人們的眼簾。

                                                                          

                                                                        所謂智慧水務,是通過數采儀、無線網絡、水質水壓表等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并采用可視化的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供排水設施,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并可將海量水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并做出相應的處理結果輔助決策建議,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系統的整個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

                                                                          

                                                                        落地局限與市場預期

                                                                          

                                                                        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智慧水務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市場規模已達50.33億元,同比增長15.33%。到了2016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58.62億元,同比增長16.47%。截止至2017年中國智慧水務市場規模增長至約68.59億元,同比增長17%。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市場規模將達82億元左右。

                                                                          

                                                                        從企業的入局情況來看,截至2020年6月,我國處于存續、在業狀態的智慧水務企業約有840家。在我國可提供相關智慧水務服務內容的企業屬性分布廣泛,可在一定程度反映智慧水務行業產業鏈發展情況。

                                                                          

                                                                        從資金投入的角度來看,有數據顯示水務行業的投資力度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長。2016年,中國水務行業的年度投資額達到4963.52億元。2017年水務行業投資額為5276.78億元。預計,到2023年,我國水務行業的年度投資額將突破8600億元。

                                                                          

                                                                        以此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當下智慧水務行業整體已成騰飛之勢,市場前景無限向好。

                                                                          

                                                                        但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市場規模的逐年增長,也掩飾不了當下智慧水務在落地、應用環節的一系列問題。

                                                                          

                                                                        管理水平:管理人才、技術 人才緊缺,梯隊 培養不足 ;各部門的管 理水平參差不齊;數據分析方法和能力普遍偏弱。

                                                                          

                                                                        管理壁壘:行政業務管理的壁壘,是阻礙數據共享、信息互聯互通的主要原因,打破這個壁壘,需要打破很多傳統觀念。

                                                                          

                                                                        標準規范:各業務系統以實現業務功能為目的,開發企業的水平差異造成技術差異,數據規范、通訊規范沒有標準,數據交換困難。

                                                                          

                                                                        持續發展:智慧供水項目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持續開發過程,需要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實用為上的原則,會受到人員水平、資金的影響。

                                                                          

                                                                        小結:政策的持續利好將是行業發展的加速器

                                                                          

                                                                        智慧水務的建設是一個龐大完整的產業鏈,不僅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軟件支持,不僅需要傳統公司的行業經驗積累,也需要新進入者的資本技術支撐。

                                                                          

                                                                        政策連年利好,能為新入局者提供一個“正導向”,只有當越來越的玩家入局,才能讓技術、資金、數據等困擾整個行業的問題得已改善。

                                                                          

                                                                        我們能看到的是,受“十三五”時期的政策助推,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相繼入局、中標。因此,我們可以預計的是,未來智慧水務將會出現更多的戰略合作,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數據共享,加速智慧水務的發展與升級,擴大市場占有率,重塑行業形態,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注: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
                                                                         
                                                                        更多>同類資訊

                                                                        相關產品推薦
                                                                        預約
                                                                        7
                                                                        收藏
                                                                        42
                                                                        掃一掃打開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關閉
                                                                        国产高清精品福利私拍国产|人妻忍着娇喘被中进中出视频|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赲碰热|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