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監管讓生態環境執法如虎添翼

                                                                           日期:2021-03-30     來源:中國環境報    瀏覽:963    

                                                                        梳理近幾年地方生態環境執法中涉及智慧監管、治理現代化、互聯網+環保技術和經驗、信息化遠程執法建設等方面可以看出,生態云、智慧監管平臺以及技術與現場執法聯動等在信息化建設范圍及應用方面發展迅猛;信息化建設在地方生態環境執法監管領域發展前景較大。


                                                                        建立智能化發現問題機制


                                                                        為積極推動各地建立健全環境污染問題發現機制,生態環境部創新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模式,提高執法效能,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各省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紛紛“出招”,建設智能化發現問題機制。


                                                                        2020年,浙江省提出構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環境污染問題發現機制。


                                                                        杭州市推進企業“環保碼”試點工作,通過實時采集高頻動態生態環境監管數據,動態反映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和環境安全風險狀況,成為精準發現環境違法行為的“情報中心”,已經關聯11787家排污企業。


                                                                        湖州市借助“大數據”智能手段,開發建設企業自巡查系統,將334家企業、1398個管控點位納入系統管理,自動向企業派發自巡查任務數66489件,已完成46890件。


                                                                        福建省從“事后罰”向“事前控”拓展。著眼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信訪投訴工作信息化水平,打造支撐全省生態環境“一張圖+n應用”架構體系和“四全”的作法。


                                                                        依托生態云平臺,福建省以生態環境部“12369”系統數據為支撐,開發生態環境信訪投訴云平臺。每周、每月將責任單位的基礎信息等錄入系統,逐一建立信訪問題“一企一檔”,并自動生成生態云信訪投訴“一張圖”,實現15871件生態環境信訪投訴全要素上平臺。


                                                                        建設遠程智慧監控監測體系


                                                                        2020年,江蘇省南京市遠程在線監控油煙處理情況,安裝智能油煙在線監控儀,通過“指尖上的環?!睂Σ惋?a href='http://www.7065c.com/sell/search-htm-kw-%E6%B2%B9%E7%83%9F%E5%87%80%E5%8C%96.html'>油煙凈化設施進行實時監管,開沒開、用沒用以及排放濃度達標與否,遠程就能看到。


                                                                        針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等不易管控難題,河南省安陽市作為生態環境部管控此類機械的“試驗田”,在全國“先行先試”,對非道路移動機械實施“一機一碼”,建立數據庫,還安裝了“北斗”定位,無論是正在作業,還是熄火停車,都會實時顯示在遠程監管平臺上,實時進行監管。


                                                                        目前,湖北省已建成覆蓋空氣、地表水、土壤、生態、噪聲等環境要素,覆蓋全省域范圍、功能較為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湖北省大氣監測點位已增至161個,已建成10座大氣超級站,形成了覆蓋武漢城市圈和宜昌、襄陽的大氣監測網絡。新建4座區域站、4座工業園區站和4座工業港口站,填補了主要大氣傳輸通道、主要工業園區以及港口空氣自動監測的空白。


                                                                        安徽省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已收集水、氣、聲、固廢等數據逾1.3億條,梳理業務系統35個,通過“一張圖”可實現全省水、氣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網絡可視化,可實時查詢對應污染源排污狀況及視頻信息。


                                                                        北京市建成“天空地”一體化、智能化空氣質量網格化監測系統,實現對所有鄉鎮顆粒物監測全覆蓋;搭建全國首個重型汽車在線監控平臺、建成全市統一的揚塵視頻監控平臺、創新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道路塵負荷走航監測;利用“熱點網格”技術,實現精準識別、精準執法,在環境監測、污染源監管等方面全面構建監管新模式。


                                                                        構建互聯網+環保智慧平臺


                                                                        依托“互聯網+監管”平臺,通過數據對接或系統錄入方式,歸集共享行政檢查、處罰、強制等方面的監管行為及監管對象數據、執法人員信息、投訴舉報、監管事項目錄清單、風險預警模型等相關數據,實現數據實時共享。


                                                                        浙江省嘉興市“智慧環?!毕到y可直接調取企業廢水、廢氣、污泥處置等現場視頻,同步在線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查找企業在復工復產中存在的問題,在線與企業聯系人進行對接,服務小組現場上門“點對點”幫扶,有效解決復產中的燃眉之急?!盎ヂ摼W+監管”一體貫通。


                                                                        義烏市無人機檢查完企業整體情況后,執法人員來到企業智能標排口,執法人員用手機掃一掃標排口上的二維碼,便可獲得企業的主要污染物類別、排放規律、排放執行標準等相關信息,檢查結果通過掌上執法系統實時錄入系統,執法數據又能通過系統實現信息共享,高效便捷。


                                                                        通過分表計電系統用電量比對,河北省廊坊市對有復工跡象的113家涉疫物資生產、民生保障類企業,圍繞疫情防控方案、涉危廢物存儲、污染防治設施運行、各類藥劑加注投放、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排放情況和環境管理制度6個方面問題,逐一開展現場幫扶。


                                                                        河南省濮陽市立體化構建智慧監管平臺,總體框架為“一平臺、兩中心、三大體系”?!耙黄脚_”即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兩中心”即生態環境大數據集成中心和綜合指揮調度中心,“三大體系”即網格化監管體系、環境數據標準體系和信息運行管理體系。綜合指揮調度中心通過手機app向網格員推送預警信息、超標信息、線上巡查問題,并實時收集問題處置結果,實現“線上實時監控、線下網格員聯動”的監管模式。


                                                                        區塊鏈賦能生態環境執法


                                                                        區塊鏈作為新興高新技術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信任新基建的重要技術載體。區塊鏈賦能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也正日益推進。


                                                                        2020年12月22日,山東省濱州市生態環境局鄒平分局牽頭建設的全國首個以智慧執法為中心、以監管預防為抓手的區塊鏈生態環境監管平臺已正式發布上線,也代表著區塊鏈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建設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區塊鏈讓生態環境數據真實可信,物聯網上的生態環境數據的不可靠性問題可通過區塊鏈解決。如果這些數據進入區塊鏈,憑借其分布式、不可篡改和協同共識的技術特性,將大幅提升環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環保數據造假等企業不良行為問題或將被徹底根除。鄒平市區塊鏈生態環境監管平臺利用區塊鏈可信智能合約技術,將全市企業用能監控數據統一納入平臺進行監測監控數據、違法證據實時上鏈,形成完整的污染源執法證據鏈條,進一步提高執法效能。


                                                                        通過環保部門與公安、法院等多方共建,鄒平市實現違法證據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保障數據全生命周期可信可流轉。以協同生態環境監管平臺與已有智慧執法平臺互通,可提供違法證據固證、取證與智能校驗,執法證據被采納后,生態環境局即可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給予行政處罰或移送司法機關。


                                                                        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高效共識機制,鄒平市建立環境監管集群共享通道,使監測證據材料全流程“原裝”上鏈固證、全流程流轉留痕,有效提升聯勤聯動、協同執法效率,實現執法與司法鏈接。

                                                                         
                                                                        注: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
                                                                         
                                                                        更多>同類資訊

                                                                        相關產品推薦
                                                                        預約
                                                                        7
                                                                        收藏
                                                                        42
                                                                        掃一掃打開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關閉
                                                                        国产高清精品福利私拍国产|人妻忍着娇喘被中进中出视频|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赲碰热|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