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污水案例 哪些問題容易被通報?

                                                                           日期:2021-10-18     來源:環保圈    瀏覽:541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總共通報過12個污水案例,在所有與環保產業有關的案例中,占比接近了一半。

                                                                        據統計,督察組比較關注的污水處理問題主要有5大類,即: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或擴建遲緩、污水處理廠“曬太陽”、污水處理廠“吃不飽”、污水處理廠“吃不下”。

                                                                        對于污水處理企業來講,一方面這敲響了警鐘,提示企業要認證整改,努力達標;另一方面這些問題的揭露,也為行業帶來了一些機會,釋放出一些新的項目。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12起污水案例

                                                                        一上來,還是先說說總體情況。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從2019年7月開始,到目前為止總共開展過四批,一共通報過97個典型案例。

                                                                        這97個典型案例中,與環保產業關系比較密切的主要是污水、垃圾、污泥、管網等4類,總數大概是27個,占比不到1/3。

                                                                        其中,污水案例總共有12個,分別是:

                                                                        1、福建福清市江陰港城經濟區治污不力周邊部分海域水質嚴重惡化

                                                                        2、重慶大足區工作打折扣玉灘湖水質不升反降

                                                                        3、浙江臺州市椒江近岸海域污染嚴重

                                                                        4、崇左市黑臭水體治理一填了之污水集中收集率之低極為罕見

                                                                        5、保山市治污不力“母親河”東河淪為納污河

                                                                        6、湖南省湘潭市港口碼頭污染屢治屢空

                                                                        7、鐵嶺市委市政府長期不作為慢作為凡河新區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8、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為達標而達標南白石河污染問題仍未根本解決

                                                                        9、云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標不治本水質長期得不到改善

                                                                        10、廣東茂名治水工作不力污水直排問題突出

                                                                        11、吉林省長春市建成區部分水體返黑返臭群眾反映強烈

                                                                        12、山東省菏澤市黑臭水體整治不力水體返黑返臭問題突出

                                                                        ▼前兩天,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剛剛通報了兩起“黑臭水體返黑返臭”的案例

                                                                         

                                                                        在與環保產業有關的27個案例中,污水類型的案例最多,占比44%,將近一半。

                                                                        其次是垃圾案例(9個)、污泥案例(4個)和管網案例(也是4個),管網案例中有2個也涉及污水,雙方存在部分交叉。

                                                                        12個污水案例中,范圍涉及11個省區市,可謂廣泛。其中南方省份居多,有7個,分別是福建、重慶、浙江、廣西、云南、湖南和廣東;北分省份則是4個,分別是遼寧、山西、吉林和山東。

                                                                        總體來看,污水問題數量多、范圍廣,是當前最突出的環境問題之一。

                                                                        污水處理廠曬太陽、吃不飽、吃不下

                                                                        總體來看,12個污水案例中,主要反映了4大類問題。

                                                                        第一,工業企業廢水偷排;

                                                                        第二,生活污水直排;

                                                                        第三,污水處理設施存在問題;

                                                                        第四,水質指標惡化。

                                                                        前三類問題是原因,第四類問題是結果。

                                                                        對于第一、第二、第四類問題,今天就不展開了。我們著重說一說第三類問題,也就是污水處理設施中存在的問題,這個與環保產業關系比較密切。

                                                                        污水處理設施存在什么問題?主要有5類:

                                                                        第一類,污水處理能力不足。

                                                                        表述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水處理能力缺口大、污水基礎設施嚴重缺失、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等。

                                                                        比方說,在通報云南省保山市的問題時,督察組就表示,該市基礎設施嚴重缺失,大量污水直排東河。

                                                                        據調查,保山市隆陽區現有兩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每天可以處理生活污水5.5萬噸,但這遠遠不能滿足整座城市的生活污水處理需求。到2020年,隆陽區每天仍有約4.5萬噸污水直排東河,生活污水收集率僅為31.16%。

                                                                        ▼保山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大量生活污水溢流進入東河

                                                                         

                                                                        而為了補齊生活污水處理短板,保山市早在“十二五”期間就規劃建設第三污水處理廠,但一直沒有動工。到了“十三五”,又繼續規劃建設日處理能力4萬噸的第三污水處理廠,但是保山市對該項目協調推進不力,直到2019年8月才動工建設。

                                                                        直到督察組進駐,該項目的主體工程仍未建成,配套的10.17公里污水干管也僅僅完成了4.72公里。

                                                                        第二類,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擴建慢。

                                                                        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慢,也會被環保督察組通報,在福建省福清市就有這樣一則例子。

                                                                        福清市港城經濟區污水處理廠于2010年建成投運,實際處理量約為2萬噸/日,但是一直沒有脫氮處理工藝,執行排放標準偏低。

                                                                        2013年以來,港城經濟區開展多輪規劃修編,相應的規劃環評意見都明確,要求對該污水處理廠實施提標改造工程,嚴格控制總氮排放。但事實上,港城經濟區管委會對此卻沒有引起重視,污水提標改造工作遲遲沒有展開。

                                                                        最終,該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程六年都沒有落實。

                                                                        在重慶,按照規劃,大足城區污水處理廠本應于2016年10月底前完成3萬噸/日擴建工程,將處理能力由原有的3萬噸/日提升至6萬噸/日。

                                                                        但實際上,該擴建工程直至2016年12月才開工,2017年11月才竣工,而實際新增的處理能力僅為1.5萬噸/日。

                                                                        污水處理廠擴建之后,導致該廠長期超負荷運行,日最高進水量達到6.8萬噸,是實際處理能力的1.5倍。

                                                                        ▼龍水鎮綜合街社區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

                                                                         

                                                                        第三類,污水處理廠曬太陽。

                                                                        在廣東茂名,有一座日處理能力為2.25萬噸的水東灣新城污水處理廠,早在2019年4月就建成了,但卻一直因為排水去向更改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導致停運27個月,直至督察進駐前才解決。

                                                                        在茂名農村,督察組現場抽查了水東灣新城五和村的兩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其中一座因為未通電而長期“曬太陽”,督察組現場指出問題后,當地政府才連夜把電接通運行。

                                                                        ▼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水東灣新城污水處理廠長期停運

                                                                         

                                                                        第四類,污水處理廠吃不飽。

                                                                        除了“曬太陽”的,還有“吃不飽”的。

                                                                        在遼寧鐵嶺,督察組就發現了這樣一座污水處理廠——鐵嶺凡河新區污水處理廠。自2012年投運以來,該廠進水的化學需氧量一般在50毫克/升左右,相當于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水平,而且日進水量僅為7000噸左右,根本無法維持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

                                                                        此外,該污水處理廠從未排放過生活污泥,出水總磷也長期超標。

                                                                        而當初,建設這座污水處理廠可是花了1.45億元,相當于這1.45億元的治污設施近10年沒能起到作用。

                                                                        ▼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

                                                                         

                                                                        廣西崇左也有一座污水廠跟它差不多。崇左市江南污水處理廠是城區唯一一座污水處理廠,因為管網不完善等原因,2010年建成投運以來,處理負荷長期不足40%。

                                                                        按照設計處理能力,該污水處理廠應該日處理3萬噸,但2020年該廠的實際日均處理水量卻僅為1.12萬噸,只有設計處理量的約1/3。

                                                                        即使是這樣長期低負荷運行的污水廠,崇左市卻需要按照合同約定的保底日處理水量3萬噸支付污水處理費,僅2020年的污水處理費就超過1000萬元,高額處理費被浪費,環境效益卻收效甚微。

                                                                        第五類,污水處理廠吃不下。

                                                                        有的污水廠“吃不飽”,還有的污水廠卻是“吃不下”。

                                                                        在山西省清徐縣,2017年啟動建設了一個處理規模1萬噸/天的污水處理廠,但采取的是“攔河截污”方式,在退水渠中設置攔水壩,計劃對渠道全部雨污水攔截后處理。

                                                                        結果,由于兩條退水渠中雨污水量有時達到每天1.5萬立方米,暴雨季節水量更大,導致污水處理廠“力不從心”,每天只能抽取1500立方米左右污水,大量污水越過攔水壩順流而下進入河道,下游水體的氨氮濃度長期高達30毫克/升以上。

                                                                        此外,這種“攔河截污”的方式,還造成了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運行低效等問題。

                                                                        ▼兩條退水渠建設的攔水壩已淹沒在水下

                                                                         

                                                                        一圈看下來,污水處理廠問題還挺多的,不管是“吃不飽”、“吃不下”,還是“曬太陽”,都可能成為環保督察組通報的對象,所以存在這些問題的企業還是應該小心從事,盡快整改。

                                                                        對環保企業既是警鐘,又是利好

                                                                        從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于污水問題的通報中,能夠讀出什么信號?

                                                                        首先是重視。一共27個與環保產業有關的案例,污水問題就占了12個,將近一半,可以說污水問題最多,督察組最重視。

                                                                        其次是警惕。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對于污水處理廠的問題,督察組還是關注得比較全的,不管是污水處理能力不足,還是污水廠提標改造慢,或者污水廠“吃不飽”、“吃不下”、“曬太陽”等等,各種類型的問題督察組都會注意到,也都有被通報的案例,所以有關企業最好不要心存僥幸,還是認認真真地把問題整改好了,才能通過檢查。

                                                                        第三是機會。督察組對于污水問題的關注,其實也會帶來一些商業機會,倒逼地方政府加大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力度,從而釋放出一些項目。

                                                                        比較典型的是遼寧鐵嶺凡河新區水環境整治。上面說了,遼寧鐵嶺凡河新區污水處理廠自建成以來一直“吃不飽”,日進水量僅為7000噸左右,根本無法維持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

                                                                        督察組通報后,鐵嶺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了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每周聽取整改匯報,分管副市長一日一調度,加快推進整改工作。

                                                                        第一步是應急,鐵嶺市先是確定了提升截水閘、應急管線改造等工程措施,并緊急施工,把溢流污水全部收集到污水處理廠處理。

                                                                        為了提高凡河新區污水處理廠的管控水平,鐵嶺市還將凡河新區污水處理廠委托給了遼寧省環保集團運營管理,并制定提升改造方案,將日處理能力提升至4萬噸左右。

                                                                        第二步是長效措施,鐵嶺市委市政府聘請12名國家和省環保領域給排水、地下管網、生態環境、污水處理等方面的專家,對水污染問題進行了兩輪的全面會診,研究污水管網改造工程方案。

                                                                        4月30日,鐵嶺凡河新區污水管網維修改造工程實施方案掛網招標。據了解,該工程計劃總投資2.8億元,工程范圍涉及凡河新區21條市政道路,需鋪設污水管線82.3公里,安裝污水檢查井2460座,安裝一體化站2座、信息化系統一套。工程建設期為2021年6月3日至2022年11月30日。

                                                                        最新信息顯示,10月10日,該工程已完成管線鋪設30公里,完成了今年計劃任務的78%。

                                                                        ▼10月10日,凡河新區污水管網維修改造工程黑龍江路至污水處理廠段投運

                                                                         

                                                                        從鐵嶺市整改的例子可以看出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的通報,對于地方政府的觸動還是挺大的,地方政府整改起來也是非常迅速,4月16日通報,4月30日項目掛網招標,10月10日項目建設就已經完成年度計劃的78%,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因此,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對于污水問題的重視,以及相關典型案例的通報,有助于推動地方政府加大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力度,釋放更多的項目機會。


                                                                        原標題:伏波望族

                                                                         
                                                                        注: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
                                                                         
                                                                        更多>同類資訊

                                                                        相關產品推薦
                                                                        預約
                                                                        7
                                                                        收藏
                                                                        42
                                                                        掃一掃打開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關閉
                                                                        国产高清精品福利私拍国产|人妻忍着娇喘被中进中出视频|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赲碰热|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