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介紹了上海市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培育“元宇宙”新賽道、促進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個行動方案相關情況,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進,市科委副主任王曄,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文字實錄如下:
q 新華社:發展這三大新興產業需要載體空間,目前相關產業園區的布局情況如何?怎么支持這些園區的發展?
a 吳金城:優質載體空間是新興產業成長壯大的沃土。在全市總體戰略空間布局引領下,不斷優化產業空間布局。7月5日,市政府正式發布了2022版《上海市產業地圖》(點擊可查看),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指引。相較于2018版產業地圖,新版完善了全市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總體空間布局,優化調整各區重點產業定位,增加了五個新城、南北轉型(金山、寶山)、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等戰略區域產業定位和空間布局。圍繞新產業新賽道,優化了智能終端、元宇宙、綠色低碳、空間信息、動力產業、氫能、5g、時尚消費品等空間布局。
今年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上,推出了第三批13個特色產業園區,空間規模超40平方公里,可供產業用地近6平方公里,可供物業700萬方。比如,綠色低碳領域布局特色園區2個,國際氫能谷探索氫燃料電池汽車、氫能裝備等領域的率先示范;寶武(上海)碳中和產業園發展新能源、循環經濟、新材料、智能制造,打造綠色低碳產業示范區。元宇宙領域布局漕河涇元創未來、張江數鏈2個特色園區,如張江數鏈圍繞鏈接、交互、計算、工具、生態五大板塊,發展“元宇宙”技術研發、數據服務、數字創意等產業。智能終端領域布局動力之源、上海金谷智能終端制造基地、虹橋數字物流裝備港等3個特色園區,如動力之源重點發展大國重器核心裝備、高端動力關鍵部件及成套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集成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年來,特色產業園區建設不斷加速,高質量發展前沿陣地作用日益顯現。將持續優化政策引導,完善要素保障,為園區發展賦能,打響上海特色產業園區品牌。
制度保障層面,正在制定特色產業園區相關管理制度,從產業準入、管理評價等方面,推動提升園區服務能級,當好各類創新型企業、優質項目團隊的戰略合作伙伴。資源要素保障方面,會同各部門、各區打好政策組合拳,比如推動相關政策擴大覆蓋,特色產業園區可以享受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專項發展資金政策,推動重點企業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發展能級;對于重點產業項目給予土地空間資源保障,合理確定容積率和開發強度;引導設立特色產業園區發展基金,打造適合新賽道新產業集群發展的創新中心、檢測機構等公共平臺。做好公共服務,有利于提高特色產業園區的競爭力。
大力推進新產業新賽道布局,重點推進氫能產業發展、數字經濟培育、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q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結合新賽道產業整體布局,在產業發展、新型基礎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支撐?
a 裘文進:市發改委將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大力推進新產業新賽道布局,重點推進氫能產業發展、數字經濟培育、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三方面工作,下面我做一下簡要介紹:
一是推動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發展氫能產業是本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搶占綠色低碳新賽道的重要舉措。經過多年積累,本市已基本形成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生態,已建10座加氫站和近30公里輸氫管道。今年5月,我委、市經信委等8部門聯合出臺了《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以重點培育制氫、儲氫、輸氫、用氫產業鏈關鍵技術為近期主要目標,推動氫能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取得成效,同時推動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建設3-5個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要突破1萬輛。下一步,我們將加強政策供給,注重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支持臨港新片區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提升本市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能級。
二是培育壯大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是支撐元宇宙等新賽道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近期,我委會同相關部門已編制發布本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將加大對元宇宙從底層技術到應用全鏈條布局的支撐,重點推進數字孿生、擴展現實、智能人機交互、虛擬數字人等核心技術攻關,在可穿戴設備、智能機器人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磅產品。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相關示范工程推動本市重點區域建設數字孿生基礎設施,打造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空間底座,推進元宇宙融入和支撐城市治理,拓展綜合性應用場景。
三是持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產業發展離不開以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高性能算力設施為特征的新基建支撐。本市于2020年在全國率先發布了新基建行動方案,經過近3年的全力推進,在5g 網絡、算力設施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良好進展,截至今年5月底,本市已建 5g 室外基站達到52400個,5g 移動電話用戶數超924 萬戶,互聯網數據中心達到36.1萬個標準機架,上架率達到65%,居全國前列。同時,大力推進全國算力網絡長三角樞紐節點建設,試點“東數西算”、區域算力調度等示范應用。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新賽道布局,加快布局新一輪新基建重大項目,加快構建本市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夯實新賽道產業發展的基礎。
促進創新要素、創新資源在新賽道領域的配置與導入,力爭率先實現引領性自主創新成果
q 界面·財聯社:“新賽道”相關產業的發展都需要科技創新的支撐,尤其需要突破一些關鍵技術,請問市科委在這方面有什么考慮?
a 王曄:圍繞本市“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培育‘元宇宙’新賽道、促進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個行動方案,市科委將“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布局一批標志性攻關任務,促進創新要素、創新資源在新賽道領域的配置與導入,力爭率先實現引領性自主創新成果”。下一步將著力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面向新賽道,布局一批標志性攻關任務。面向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持續支持顛覆性技術探索,如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工藝流程低碳化重塑等,推動智能電網、先進儲能等技術的集成創新,構建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體系。面向元宇宙產業高地建設,推動人機交互、新型顯示、新材料、高效能算力與算法等方面關鍵技術突破,提升沉浸式交互體驗的品質。面向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所需核心芯片、基礎軟件,聚焦智能機器人所需運動/感知/控制核心部件、云端智能操作系統,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二是完善創新生態鏈,促進創新要素、創新資源在新賽道領域的配置與導入。創建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發揮綠色技術銀行等綜合性服務平臺的作用,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實施“揭榜掛帥”機制,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科技項目,促進產學研力量的高效協同。強化基礎研究,通過各類基礎研究專項計劃,加快解決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產業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和基礎技術難題。
推動改革立法、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制訂出臺產業政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高端產業集群
q 上海證券報:浦東新區正在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加快發展高端產業,請問在深化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和布局新賽道新動能方面有什么具體舉措?
a 吳強:當前,浦東新區聚焦全市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高端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正著力構建創新驅動、高端引領、數字賦能、綠色低碳、集群發展的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2021年浦東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萬億平臺、千億增長”,占全市1/3,三大先導產業的集群影響力持續提升,上海數字交易所、長三角藥品和醫械評審中心先后落地,mah等產業制度先行突破,為新賽道新動能的推動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產業基礎。接下來,我們將采取以下舉措布局新賽道、優化新動能。
一是推動改革立法,破除產業發展的制度瓶頸。去年上海市已出臺“浦東新區促進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規定”,我們將充分發揮引領區立法優勢,在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新型研發機構建立等方面加快研究制定浦東新區法規和管理措施,探索優化空間資源利用、支撐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研發成果轉化等制度創新的立法保障,進一步推進“好項目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好企業不缺人才、好成果不缺資源”。
二是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打造產業集群競爭力。近兩年來,在市經信委的指導下,浦東新區開創性地推進“四個一”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工作方法,以“樹一面旗明確產業定位、劃一個集聚區保障產業發展、建一支專業團隊服務項目落地、出一套扶持政策強化產業支撐”,推進產業集聚發展。浦東共有15個市級特色產業園區,規劃面積43平方公里,集聚龍頭企業超過170家,涵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在線經濟等重點產業領域。此次發布的張江數鏈特色園區和金谷智能終端產業基地旨在布局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興領域。張江數鏈特色園區,以元宇宙為核心,“算、端、創、用”協同推進,重點布局下一代算力平臺、未來智能交互終端、新興數字創作工具、多元數字內容產品。到2025年,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帶動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再增加2000億元,為上海建設國際數字之都提供重要支撐。
金谷智能終端產業基地,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服務機器人、智能移動終端、智能家居4個主導產業,培育虛擬現實交互終端和智能穿戴2個重點領域。到2025年,帶動智能終端產業規模突破3500億元,培育3家百億級企業,帶動一批細分領域“小巨人”、“專精特新”企業。
三是制訂出臺產業政策,做實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聚焦于產業新賽道的布局,浦東已構建形成全生命周期企業扶持培育的政策體系,有圍繞小微企業成長培育、創新生態環境、高成長企業培育的小微雙創政策,有圍繞重點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形成全維度、全鏈條的政策扶持體系,助力企業在浦東茁壯成長。
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為搶占綠色低碳新賽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q 解放日報:這次行動方案中提出,上海要發揮綠色低碳產業基礎優勢,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請問上海在這方面有哪些發展基礎和優勢?將如何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a 吳金城:長期以來,上海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為搶占綠色低碳新賽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壓縮低效產能規模,原來叫“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產出?!笆濉逼陂g,累計完成市級產業結構調整項目5973項,為“3+6”重點產業發展留出能耗空間。目前已形成中心城區以節能環保服務為重點,非中心城區以新能源、節能環保裝備等為主導的產業布局。
二是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能效水平穩步提升。評定市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綠色設計產品等200余個,成為綠色發展標桿。413家重點用能單位建立了能源管理體系?!笆濉逼陂g,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從2016年的0.71噸標準煤/萬元降到2020年的0.59噸標準煤/萬元,累計下降16.9%,發電煤耗、噸鋼綜合能耗、芯片單耗、乘用車單耗等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三是科研機構和人才集聚,為新賽道提供持續發展動力。上海目前已有25所高校院所和80余家新能源產業相關企業技術中心,3個制造業創新中心,100余個技術創新平臺。近兩年又成立了上海交大碳中和研究院、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為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技術人才支持。
下階段聚焦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圍繞“五新”領域,塑造綠色低碳發展新優勢。上海在超低煤耗發電等新技術,低碳冶金、化工低碳原料替代等新工藝,高溫超導、高性能碳纖維等新材料,lng船、f級燃氣輪機等新裝備、氫能等新能源領域具有較好基礎。要繼續發揮優勢,突破一批前瞻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以創新引領帶動產業集群發展。
二是抓好零碳試點,推進全生命周期零碳革新。開展零碳示范,比如以上海abb電機、聯合汽車電子、萬國數據上海三號數據中心等零碳工作優質企業為引領,打造一批零碳工廠、零碳數據中心示范;推進閔行經濟開發區等園區創建零碳示范園區。
三是集成各方面資源,完善綠色低碳產業生態。促進產學研一體化,加快“負碳”科技攻關并率先產業化、做實新動能。激發市場主體綠色低碳投資活力,大力支持綠色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擴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規模,有序推進綠色保險服務等金融工具的創新。我們相信在產業、研發、金融各個方面共同發力,上海的綠色低碳產業能夠獲得蓬勃的發展,快速的發展。
鼓勵創新,提供空間載體,推動千行百業元宇宙化
q 財 新:元宇宙它涉及的范圍比較廣,上海是如何界定元宇宙的?對于元宇宙賽道來說,哪些企業屬于被鼓勵的對象?是否會有具體的扶持政策?對于一些中小微企業來說,是否會有融資方面的便利?
a 吳金城:現在元宇宙非常熱,現在可能還沒有標準的定義。剛才我們介紹了元宇宙主要是新一代的虛實交互,也有說新一代的虛實交互互聯網,但更重要的是在虛擬世界、數字空間來賦能物理世界,賦能現實的世界,能夠起到賦能增強的互動作用。在上海發展元宇宙技術,包括應用,企業還是非常多的,有不少企業在國內處于領先,國際上也是一流的水平。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小企業也是能夠大有作為,很多初創企業,很多創新企業從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起步的,能夠不斷的快速發展,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就發展成龍頭企業。
元宇宙相關政策,我們在行動方案里有比較明確的表述,總的來說還是鼓勵創新,提供一些空間的載體,比如說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園區,張江數鏈,吳區長也在不斷的提供一些新的空間,剛才講到“五好五不缺”,好產業不缺空間,好團隊不缺資金,好創意不缺人才,好應用不缺場景等,對元宇宙來提供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非常重要的,比如上海中國商飛提供了工業互聯網+元宇宙,中山醫院提供了醫療+元宇宙,包括瑞金醫院,還有文旅+元宇宙,元宇宙產業化需要大量的創新企業,能夠把新的技術、新的理念,如六大技術(bigant:區塊鏈、互動技術、游戲、ai、網絡運算、物聯網)發展成產業,實現產業化。
另外還要推動千行百業元宇宙化,產業元宇宙化,其實就是在各個行業都通過數字空間,來解決一些傳統的物理空間比較難做到的事情,能夠形成虛實交互,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體驗度感受度不斷的提升。當然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到上海,我們在人才方面也有很多獎勵的政策、落戶政策。另外還有基金、上市、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等資金方面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