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喝水已不再是單純的生理需求。
口感佳、品控嚴、健康安全的高品質飲用水,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
近幾年,部分一線沿海城市提出了‘全城直飲’推廣方案。
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重慶監測站站長王良超說,這種模式采用統一給水,即不管什么用途,都按生活飲用水標準供給,牽涉“從源頭到龍頭”的標準重塑與系統性改造,前期投入不菲,對后期運營水價以及水質保障體系的考驗也很大。
作為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之一,供水“品質之變”展示著城市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新細節。
《重慶市城市供水“十四五”規劃》提出試點城市管道直飲水建設,鼓勵供水企業開展相關業務,助推民生改善。
不過目前看來,消費者認知有限仍是管道直飲水推廣普及中最直接的阻力;項目實施如何更好兼顧空間功能布局,探索可持續的運營機制,也是擺在供水企業面前的主要課題。
上海城市總體規劃明確,到2035年,上海的自來水、龍頭水能達到直飲水標準。
除了在公共空間探索直飲水設施,讓家家戶戶的龍頭水達到直飲水的標準,也能大幅提升居民的獲得感。
在加快推進上海老舊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的同時,上海計劃在臨港地區、五個新城等區域試點自來水直飲。
據介紹,這些區域大多是新規劃建設的,二次供水設施設計標準較高,一些區域參考日本東京的經驗,使用了不銹鋼管材,且管線是全新的,使龍頭水極其接近甚至等同于自來水出廠時的狀態。
所謂管道直飲水,是“管道優質直接飲用水”的簡稱。它采用分質供水的方式,以自來水為原水,加設管道,把生活用水和直飲水分開輸送、直通入戶,通過分質、分流達到“即開即飲”的目的。
2021年7月,重慶水務環境控股集團出資1億元設立分質供水公司,通過探索“片區中央凈水站+分質供水”,在當地開創了國有水務企業規?;季殖鞘泄艿乐憋嬎畼I務的先河。
具體來說,以片區(項目)為單位布設內部中央凈水站,運用多重過濾和納濾膜處理技術對自來水進行深度凈化,去除自來水中細菌、有機物、余氯及消毒副產物,保留水中對人體有益的鈣、鎂、鋅、硒、鐵等微量元素,形成高品質健康水。同時,采用食品級管材增設獨立封閉的同程循環管網,將凈化后的優質水輸送到家,供居民直接飲用,實現“專水專用”“優水優用”。
與‘全城直飲’模式相比,管道直飲水更加經濟、靈活、可靠。根據居民對水質的不同需求分別供給,分別計量計價,促進水資源節約與合理利用。短距離、閉環式的輸送環境保障水質穩定。
專家指出,要讓龍頭水能直飲,關鍵是跨過二次供水設施這道關,受部分老舊二次供水設施的影響,一些出水廠時達到直飲標準的自來水流出水龍頭后卻無法直飲,一些居民還為此購置了凈水器。
不過,讓龍頭水達到直飲水的標準,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上海水務部門對此非常關注,已經與相關供水企業啟動研究。
對用戶而言,管道直飲水無須燒開就可直接飲用,節約了天然氣、電、煤等能源;通過直飲水龍頭喝到的都是優質活水,而非傳統飲水機那樣多次燒開、沉淀;每升僅需0.25元-0.4元,遠低于市面上同量瓶裝水、桶裝水或家用凈水的價格,兼具綠色、健康、方便、實惠。
管道直飲水有望開啟居民飲水新一輪的“升級”趨勢。不過,鑒于其作為城市供水體系延伸和補充的“非剛需”定位,很難一蹴而就改變大眾消費習慣。
首先是社會認知度有限。由于當地管道直飲水建設剛剛起步,居民對分質供水的原理、特點等普遍比較陌生,市場需求尚未充分激活。
管道直飲水服務的是群體,推廣往往從樓宇、園區、小區、學校等b端切入。
不少居民缺乏直接、深入了解,對日常用水飲水習慣的改變存慮。
分質供水公司測算,一個中等規模小區至少要30%的住戶有改造意愿,項目才具備投資價值、避免資源浪費。
改造工程與空間既有功能布局沖突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分質供水雖不改變城市自來水管網,但需增設入戶直飲水管道等,難免對居民室內裝修、房間使用等造成一定影響,導致居民改造意愿降低。
除了在公共空間探索直飲水設施,讓家家戶戶的龍頭水達到直飲水的標準,也能大幅提升居民的獲得感。
在各座水廠,上海推進深度處理改造,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等工藝,進一步提高自來水關鍵水質指標。
目前,全市水廠深度處理率已達到70%以上,預計到“十四五”末進一步提高至90%。
自來水出了水廠,管線和二次供水設施是決定“后半段”水質安全的關鍵。
許多小區還創建了高品質飲用水示范小區,推動智慧泵房建設,24小時自動監測進出水水質,發現問題實時報警,甚至可以預測居民用水量,控制、減少自來水在水箱停留的時間,保障用水“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