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政策助力與融資創新并進
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10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扎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的相關情況,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城市更新領域的增量資金需求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進行了詳細解答,為我們揭示了未來城市更新工作的重點方向和支持政策。
一、城市更新任務日益加重,政策支持不可或缺
在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剛才提到的一攬子增量政策中,城市更新領域有較大的增量資金需求。我們理解城市更新包括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管網更新等等,請問具體有哪些支持政策,有沒有融資方面的支持?”對此,劉蘇社副主任表示,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邁入了增量建設和存量更新并重的全新階段。這意味著,未來一個時期內,城市改造更新的任務將會越來越繁重。
以城市地下管網這一重要的“里子工程”為例,據有關部門預測,未來五年內,我國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氣、供排水、供熱等各類管網總量將達到近60萬公里,投資總需求約為4萬億元人民幣。這一龐大的數字背后,是城市更新工作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機遇。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一攬子增量政策明確提出了要加強城市更新的重點建設。劉蘇社副主任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結合職能,繼續統籌用好各類資金,提前安排相關項目的清單和投資計劃,以加快推動符合條件的項目開工建設。同時,還將健全完善可持續的更新改造機制,積極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提升改造,盡快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的短板,從而充分釋放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巨大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分類推進更新改造,優先支持重點項目
在談到具體的支持政策時,劉蘇社副主任指出,下一步將有幾項重點工作要做。首先,要分類有序推進更新改造任務的實施。這包括區分任務的輕重緩急,按照短期聚焦消除安全隱患、中期推進老化設施更新、長期促進設施功能完善的工作思路來組織實施城市基礎設施提升改造行動。
具體來說,將優先推進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和重要民生保障的城市管網安全提升、老舊居住區宜居改造、城中村綜合改造、城市交通設施安全改造等工程建設。同時,也將有序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轉型提質、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提升等工程建設。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有助于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市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三、中央預算內投資傾斜,助力城市更新
在資金支持方面,劉蘇社副主任透露,為了支持城市更新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在提前下達明年部分“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和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中,優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點項目。特別是針對當前城市地下管網資金需求量較大的問題,將優先安排一批成熟的項目進行支持。
據悉,2023—202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增發國債資金和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共超過4700億元人民幣,重點支持城市燃氣、排水等地下管網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這一舉措將有力推動城市更新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城市基礎設施的提升改造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同時,劉蘇社副主任還表示,今后幾年,城市更新仍將是政府投資的支持重點。特別是在兩個1000億項目清單和投資計劃中,城市更新將占有一定的比例。這些資金將主要用于城市燃氣、供排水、供熱等管網建設,特別是突出人口規模大、密度高的重點城市和中心城區。通過支持在建工程和今年四季度可以開工的項目,將推動解決燃氣管網老化、城市內澇、供水管網漏損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創新融資模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除了政府投資外,城市更新工作還需要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劉蘇社副主任指出,城市更新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項目的投資額比較大,單靠政府投資遠遠不夠。因此,必須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大力吸引民間資本的廣泛參與。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積極探索創新融資模式。對于市場化程度較高、經營屬性較強的領域,將完善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同時,對于回報水平適中、社會資本具有投資意愿的領域,也將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PPP新機制)以及基礎設施REITs等金融工具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可持續更新改造模式。
這一創新融資模式的實施,將有助于拓寬城市更新項目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也將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城市更新工作中來,共同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的提升改造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城市更新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創新融資模式等措施,我們可以有效推動城市更新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市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可以充分釋放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巨大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未來,隨著城市更新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我們相信我國的城市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