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生態文明、確保湖庫生態安全的重要背景下,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于2025年1月6日至9日,在蘇州太湖野外水質與藍藻綜合觀測站,攜手多家單位共同開展了一場規模宏大、意義深遠的藻類監測設備比對工作。此舉旨在進一步筑牢湖庫生態安全屏障,精準把握藻類生長動態,同時強化太湖藻類監測過程中的質量管理,確保監測工作的一致性和準確性,為太湖乃至全省重點湖庫的生態健康保駕護航。
多方聯動,共筑數據精準防線
藻類監測設備比對工作,作為江蘇省環境監測體系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已經連續實施了三年。從最初的8家單位參與,到如今匯聚了來自11個駐市環境監測中心及設區市監測監控中心的共26家單位,攜帶41臺先進的湖體巡測便攜式儀器,參與規模與積極性均實現了質的飛躍。這充分體現了江蘇省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決心與行動力,也彰顯了各部門間協同作戰、追求精準的堅定信念。
在這三年間,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始終堅持“協同聯動,追求精準”的核心理念,通過實驗室校準與現場比對的雙重檢驗,確保每一份監測數據都真實、準確、可比。這一過程不僅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更為太湖等重點湖庫的安全度夏應急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有效提升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效率與質量。
精確校準,消除誤差,確保數據一致性
在太湖野外觀測站,儀器校準比對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首先,通過嚴格的實驗室校準流程,確保所有監測設備均能在最佳狀態下運行,為后續的現場監測打下堅實基礎。隨后,監測人員利用這些設備在實時條件下采集湖庫藻類數據,通過對比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的監測結果,精準定位設備間的誤差范圍,并立即開展一對一的性能調試與優化工作。這一過程不僅大幅提升了監測數據的一致性與準確性,還有效消除了因設備差異導致的誤差,為后續的監測工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數據支持。
知識共享,精進技能,激發創新活力
在比對工作現場,監測人員還圍繞設備操作細節、數據研判技巧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資深監測專家傾囊相授,將自己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操作經驗和研判技巧無私地分享給年輕同事;而青年監測人員則積極發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展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這種知識共享、技能互學的氛圍,不僅深化了監測人員對設備性能和監測方法的理解,還進一步拓寬了他們的專業視野,為監測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創新思維。
精益求精,筑基生態建設,探索科技前沿
展望未來,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將以此次比對工作為契機,不斷總結經驗、優化工作機制,持續鞏固全省湖體藻類監測儀器聯合校準的成果。同時,中心還將大力推進高新技術在藻類監測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等前沿技術在藻類監測中的實際應用場景與效果評估方法。通過提升監測數據的“真、準、全、快、新”水平,為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美麗江蘇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結語:邁出新步伐,構筑生態安全基石
此次藻類監測設備比對工作的圓滿成功,不僅標志著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在新的一年里為守護湖庫生態安全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更充分展示了江蘇省監測隊伍協同作戰的卓越能力與深厚底蘊。這一成果不僅為全省湖庫藻類監測工作樹立了全新的標桿與典范,更為實現湖庫水生態環境的長治久安構筑了更加堅實的基石與保障。在未來的日子里,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將繼續秉持初心、砥礪前行,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