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用范圍或應用領域
該技術適用于煤化工、鋼鐵、焦化、蘭炭等行業的廢水處理,可處理COD 4000-30000 mg/L、污染成分復雜、難生物降解的工業廢水。
2、工藝路線及參數或技術原理
針對煤化工廢水成分復雜、酚油共存、難生物降解的特點,通過添加高效酚油萃取劑,提高廢水中單元酚、多元酚、雜環化合物和多環芳烴的萃取率,同時回收酚、油等資源。
針對脫硫廢液,投加高效脫硫脫氰藥劑,經真空碳酸鉀脫硫廢液解毒處理工藝,實現脫硫廢液解毒預處理。經過預處理后的廢水通過強化生物脫碳脫氮過程,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和COD得到去除。生化處理的出水加入高效絮凝劑,通過混凝作用使COD、色度和總氰得到去除,實現總氰達標?;炷鏊褂贸粞踝餮趸瘎?,在高效專用催化劑作用下,將難降解有機物選擇性氧化分解,深度去除COD、色度、苯并芘等物質,出水滿足國家和地方排放要求。臭氧出水采用“超濾-反滲透-電滲析”多膜組合脫鹽處理方式,有效提高淡水產率,提高煤化工廢水濃縮倍數和濃水含鹽量。
3、主要技術指標
進水:COD約6000 mg/L,氨氮約3000 mg/L,揮發酚1100 mg/L,氰化物50 mg/L,苯并芘1000 μg/L。
出水:COD<50 mg/L,氨氮<5 mg/L,揮發酚<0.1 mg/L,氰化物<0.2 mg/L,苯并芘<0.02 μg/L。
滿足國家《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2012)、《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456-2012)、遼寧省《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21/1627-2008)的限值要求。
處理效果:污染物去除率達99%以上。 運行成本:噸水運行成本約14~17元/噸。
環境影響:無二次污染,環境效益顯著。
4、技術特點
該工藝設備自動化程度高,運行過程中可實現自動調節;處理廢水效果好,運行穩定,保證了出水的穩定達標排放,也實現了工業廢水的零排放。
5、技術優勢
以煤化工廢水全過程污染控制為思路,研發煤化工廢水資源化處理與回用技術,解決了工業廢水達標排放與回用的難題。與傳統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勢:
1、經過“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實現處理后COD、氨氮、總氰、苯并芘等指標滿足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要求,色度降低10倍以上,淡水回收率穩定達到85%以上,實現了廢水達標與回用。
2、該技術的噸水處理成本較目前傳統技術處理成本降低10%以上。
3、該技術已在鞍鋼、邯鋼、重鋼、沈煤集團、河南中鴻等國內諸多工業企業實施應用,解決了鋼鐵、煤焦化、煤氣化、能源化工等行業的廢水污染難題,保障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該技術對于所在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具有積極作用,能夠有效改善周邊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
6、設備組成
本技術包含的主要設備有酚油協同萃取塔、精餾脫氨塔、生物耦合強化脫氮系統、高效混凝脫氰設備、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設備、曝氣生物濾池、多膜組合脫鹽系統等。
7、工程案例
煤化工廢水資源化處理與回用技術是集“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一體的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廢水經酚油萃取/脫硫脫氰預處理、強化生物處理、臭氧催化氧化、膜脫鹽處理后,出水滿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在國內大型鋼鐵、煤化工、焦化企業得到廣泛應用。
該煤化工廢水資源化處理與回用技術是與中科院過程所共同合作開發的創新技術,擁有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具有操作簡便、自動化程度高、設備運行穩定、處理效果良好、不存在二次污染等優點,已在武漢鋼鐵集團、攀鋼集團、鞍鋼鲅魚圈、邯鋼、平煤、沈煤集團等企業建立近30套示范工程,得到用戶的一致肯定。
經過多個項目的應用實踐,證實該技術工藝成熟、運行穩定可靠,具備大范圍工程化應用的實力,可以在全國煤化工、鋼鐵、焦化、煤氣化、新能源化工等行業廢水處理方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