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十六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紀實:珠海水控集團引領排水一體化管養新風尚
在金秋九月的溫柔陽光下,為期兩天的“2024(第十六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在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隆重召開。此次論壇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水務行業精英,共同探討水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挑戰與新機遇。在這場行業盛宴中,珠海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水控集團”)副總經理韓梅平以其深刻的行業洞察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與會者帶來了一場關于珠海全域排水一體化管養實踐的精彩演講,贏得了廣泛贊譽。
一、環保政策驅動下的治污與管理變革
環保事業,作為一項關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事業,始終在政策的驅動下穩健前行。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二十大,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被一步步細化為具體的行動綱領。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置于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而黨的二十大,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更高要求,我國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日益完善,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祖國的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了顯著成效。
排水系統,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其復雜性和養護難度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而日益凸顯。過去,我們往往只關注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提標改造,卻忽視了排水系統的整體性和復雜性。然而,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和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排水系統的管養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排水管道的養護不僅技術難度大,而且安全風險高,每年因有限空間作業而引發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排水系統的管養必須順應新的發展要求,通過規范化、一體化的升級,以滿足高質量發展、韌性城市發展、水環境改善以及水安全保障的目標。
近年來,我國的污水治理方式和城市排水設施管理模式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治污方式由過去的“建廠提標”轉變為“正本清源,提質增效”,評價指標也由“污水處理率”轉變為“污水收集率”。同時,城市排水設施的管理模式也由事業單位管理、分散管理向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管理轉變。這些變化為排水系統的管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2024年3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5年,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需達到75%(珠三角地區),且進水BOD5濃度大于100mg/L的污水廠占比需超過90%。這一目標的實現,無疑需要我們在排水系統的管養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珠海實踐:排水一體化管養的改革與創新
面對排水系統管養的挑戰,珠海市在經歷了2017年“天鴿”臺風導致的嚴重水浸事件后,迅速行動,提出了排水體制改革的方案。2018年9月,《珠海市排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方案》正式印發,珠海水控集團被賦予了統一接收管養全市排水設施的重任。
該方案明確了建立排水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管養的廠網一體化排水管理體系的目標,并促進了上下水協同管理,建立了珠海市供排水一體化聯動管理體系。為確保改革的順利實施,珠海水控集團還出臺了包括實施方案、質量標準、考核辦法、管網經費標準、泵站經費標準、付費辦法在內的“1+6”政策體系。
2018年10月,珠海水控集團供排水管網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專注于市政排水設施的接收運營管養、防汛排澇、排水許可審查以及應急搶修等業務。公司建有7處養護應急搶險基地,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配備了198臺國內外前沿的專業技術裝備,為排水系統的管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截至2023年底,珠海市全市市政排水管網總長已達到6254公里,其中雨水管網3179公里,污水管網3075公里(含雨污合流管網530公里),城區泵站113座。珠海水控集團的管養范圍覆蓋了珠海全域(含橫琴、海島)的市政排水設施以及雨、污水管網、泵站,部分重點河渠、雨水調蓄湖等領域。
在管網養護中,珠海水控集團明確了責任清單,從信息化建設、精細化養護、廠站網一體化調度、防汛排澇以及排水許可等五個方面著手,全面提升排水系統的管養水平。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珠海水控集團研發了綜合展示系統,實現了一平臺多系統、供排水數據一體化管理。該系統涵蓋了物聯檢測系統、外勤管理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排水戶管理系統、防汛管理系統以及手持端應用程序等多個模塊,為排水系統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精細化養護方面,珠海水控集團及時更新并完善了管網普查、設備核查等數據,確保運維數據庫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通過定期巡檢、維護、修復等措施,確保了排水系統的穩定運行。
在廠站網一體化調度方面,珠海水控集團遵循按天氣調度、按水量調度、按水質調度的三大原則,對單一污水廠或多個污水廠間進行調度。通過降低管網水位、減少污水溢流等措施,有效減少了用水高峰期對管網及污水廠的沖擊,增強了系統的韌性,提高了系統的抗沖擊能力。
在防汛排澇方面,珠海水控集團做到了對汛前、汛期、汛后的全周期保障。汛前充分準備,落實排水設施檢查清疏工作;汛期及時應對,根據氣象預警、道路積水情況采取應急措施;汛后復盤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改進建議。
在排水許可方面,珠海水控集團協助相關部門建立了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審查原則,并探索了供排結合、上下協同的管理模式。通過核發排水許可證、加強排水戶管理等措施,有效規范了排水行為,保障了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
經過多年的努力,珠海水控集團在一體化管養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人財物集中調配的優化,應急搶修時效顯著提升;管網信息化系統建設不斷完善,為排水系統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珠海市全市污水廠進水BOD5平均濃度同比2018年提升了33%;珠海市全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81.7%,遠高于國家要求的75%的標準。
在水環境方面,珠海市在2020-2023年期間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了100%,全市1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現象,問題河涌水質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水安全方面,珠海市建立了內澇信息共享和應急調度機制,成功整治了63處內澇點,全市11個飲用水水源地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
三、管養之路的挑戰與思考
盡管珠海水控集團在排水一體化管養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韓梅平也坦誠地指出了當前管網養護存在的四個問題及相關思考:
一是排水設施管養成本審核辦法目前仍是空白。為了保障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和持續改善,必須制定科學的排水設施運維成本審核管理辦法,并健全調價機制以應對物價上漲等因素帶來的成本壓力。
二是按效付費評價體系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較大難度。由于涉及水利、環保、排水以及建設主體等多個方面,責任邊界不清晰導致難以分清責任。因此,應完善按效付費評價體系和考核體系,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執行力。
三是需要明晰廠網河湖管理邊界。為了實現系統思維和管理,應加強水利和市政兩部門的協同合作,推動廠網河湖一體化管理模式的實施。這有助于打破部門壁壘,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
四是建立排水設施管養的長效機制。排水系統的管養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長期規劃和持續投入。因此,應建立排水設施管養的長效機制,確保資金的穩定投入和管理的持續改進。
韓梅平的演講不僅展示了珠海水控集團在排水一體化管養實踐中的卓越成就和寶貴經驗,也為與會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啟示。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驅動下和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排水系統管養工作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讓我們攜手共進,為打造更加美麗、宜居、和諧的城市環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