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門多措并舉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典型案例解析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決策部署,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各地生態環境部門積極響應,深化政策舉措,通過多種方式為企業紓困解難,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展現了生態環境部門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執法效能方面的創新實踐,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以下是對部分典型案例的詳細解析。
江西?。悍诸悎谭ūO管模式助力民營經濟發展
江西省生態環境部門以《生態環境分類執法監管辦法》為抓手,找準執法與服務的著力點,通過優化執法監管方式,切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自分類監管模式實施以來,江西省實現了執法效能、企業獲得感和環境質量的“三個顯著提升”。
1. ABC分類:精準畫像優化監管
江西省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根據排污單位對環境的影響程度、行業類別及相關環境管理要求,科學精準地為排污單位“畫像”,并將其分為A、B、C三類。不同類別的排污單位采用差異化的執法檢查頻次和方式:
A類企業:實行“無事不擾”原則,減少現場檢查頻次,重點通過非現場監管方式進行監督。
B類企業:實行“適度監管”原則,結合“雙隨機、一公開”機制進行定期檢查。
C類企業:實行“重點盯防”原則,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確保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通過這種分類監管模式,江西省有效避免了“運動式”“拉網式”等簡單粗暴的執法方式,實現了生態環境的“分級診療”。2024年,全省對54737家排污單位進行了精準分類,其中76%的企業被納入A類管理,顯著減少了現場檢查頻次,既提升了執法效能,又優化了營商環境。
2. 動態調整:激勵引導企業提升環保水平
江西省建立了“能上能下”的動態調整機制,實行“守法升級”和“違法降級”的管理模式,激勵企業主動提升環保治理水平。具體措施包括:
守法升級:對環保表現優異的企業,適時調整其分類等級,降低檢查頻次,給予更多政策支持。
違法降級:對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及時降低其分類等級,增加檢查頻次,督促其整改。
此外,江西省將分類執法監管與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雙隨機、一公開”機制有機結合,鼓勵采用非現場檢查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例如,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排污許可簡化管理的民營企業,因其信用等級高且環境守法意識強,被從B類調整為A類,檢查頻次顯著降低,為企業創造了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
3. 綜合施策:剛柔并濟助力企業發展
4. 江西省堅持寬嚴相濟的原則,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注重柔性服務,對民營企業實施“執法+服務”雙輪驅動。具體措施包括:
組建體檢服務團:針對中小企業在環保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短板,提供“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治理方案,幫助企業降低治污成本,提升環保管理水平。
開展“體檢式”幫扶:對重點監管企業進行全方位環保“體檢”,指導企業制定整改方案,消除環境風險隱患。
例如,吉安市的一家C類排污單位,因屬于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名錄,被列為重點監管對象。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安排執法人員對該企業開展了一次全面的“體檢式”幫扶,對其污染治理設施進行了全過程檢查,并指導企業制定了整改方案,有效消除了環境風險隱患,助力企業實現長效高質發展。
典型案例的示范意義
江西省的分類執法監管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為其他地區提供了以下經驗借鑒:
精準監管,提升執法效能:通過科學分類和差異化監管,既能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又能減少對守法企業的干擾,實現執法資源的優化配置。
動態調整,激勵企業自律:通過“能上能下”的動態調整機制,激勵企業主動提升環保治理水平,形成良性循環。
綜合施策,優化營商環境: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注重柔性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提升環保管理水平,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其他地區的創新實踐
除了江西省,其他地區也積極探索創新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例如:
浙江省:推行“環保管家”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環保咨詢和技術支持,幫助企業降低環境風險。
廣東省:建立“環保信用修復”機制,鼓勵企業通過整改提升環保信用等級,重新獲得政策支持。
山東省:開展“環保義診”活動,組織專家團隊深入企業,提供免費環保技術咨詢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