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兩會已經陸續落下帷幕。從今年情況來看,“著力穩產保供”“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鄉村振興”“大型風光基地建設”等多個涉及能源電力領域發展的關鍵詞被多個省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打響了“前哨戰”。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省份都有哪些能源電力新動作!
華北地區
北 京
?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 ?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堅持節約優先,以科技創新為牽引,大力開展節能全民行動,穩步推進碳中和行動。 天 津 ?聚焦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加快一汽豐田新能源汽車、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打造能源革命先鋒城市。 ?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推進電力“雙碳”先行示范區建設,加快外電入津通道前期工作。 ?鞏固多氣源格局,保障天然氣資源安全穩定供應。 ?穩妥推進控煤減煤工作。 ?完善碳市場交易管理,推動企業低碳發展。 ?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新創建30家國家級綠色示范單位。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推進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化建造。 河 北 ?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措施。 ?實施場景驅動行動,推動5g、新能源等新技術示范應用。 ?著力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的現代化河北。 ?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強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積極發展風電、光電、氫能,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800萬千瓦。推動新型儲能發展。 ?抓好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改造,創建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推進用能權、排污權交易改革。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山 西 ?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壯大高質量發展動能。著力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內涵集約發展。以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為牽引,著力穩產保供,促進優化升級,推動綠色發展。 ?依法合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加快5g智慧礦山建設。 ?推動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 ?推進光伏、風電基地化發展,加快建設垣曲、渾源抽水蓄能電站,再規劃建設8-10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 ?開發利用地熱能和生物質能。 ?投運2-3個500千伏新能源匯集站,加快能源互聯網試點建設,積極拓展晉電外送市場。 ?加大焦化、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力度,引導煤電材、煤焦化氫、鋼焦化氫等一體化高效循環發展。加快延伸鋼鐵和鋁鎂銅等精深加工產業鏈條。 ?精準對接碳達峰碳中和、能源革命、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等,立項實施30個左右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綠色低碳建設美麗山西,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深入開展碳達峰山西行動。制定全省“雙碳”工作實施意見和碳達峰實施方案,落實落細碳達峰碳中和“1+x”政策體系各項任務。鞏固提升碳匯能力。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實施重點行業能效提升行動,持續降低能耗強度。 內蒙古 ?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大力推進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優化升級。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聚焦“兩率先”、“兩超過”目標,加快蒙東、蒙西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和抽水蓄能電站、新型儲能設施建設,加快沙漠、戈壁地帶大規模新能源開發規劃布局,加快源網荷儲、風光火儲一體化綜合應用示范,壯大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建設安全、靈活、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新增新能源并網規模2000萬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提高到40%以上。 ?積極籌建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基金,大力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和運維服務業,集中建設千億級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和氫能裝備、儲能設備產業基地。協同聯動深化能源改革,建立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健全新能源項目管理辦法,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 ?加大清潔能源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力度,強化煤炭應急產能儲備,加強特高壓外送通道和配套電源工程建設,持續優化蒙西電網東部末端網架和電源點支撐布局,促進電力充足供應,做好煤炭電力保供工作。延伸稀土產業鏈條,主攻高端材料和終端產品,提高精深加工度和綜合利用率。 ?大力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能源、化工等領域建設10個企業級、行業級、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鞏固工業園區整合成果,完成區域評估,實現智慧園區全覆蓋。加快過剩低效產能退出,有序推進節能節水超低排放改造,實施園區自備電廠、高耗能企業綠電替代,發展綠色制造,打造一批低碳園區、零碳園區。 ?科學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力度,加快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散改集”,持續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深化電價市場化改革,落實交易電價浮動機制。 ?緊扣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乳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啟動種業、“雙碳”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統籌推進垃圾污水治理和清潔能源利用。 ?聚焦裝備工業,鼓勵支持研發首臺(套)產品,依托一重、哈電、東安動力等龍頭骨干企業帶動配套產業發展。聚焦石油化工、煤化工,實施減油增化,延伸下游產業鏈條。聚焦能源工業,深化央地合作建設“百年油田”,推進頁巖油商業性開發取得實質性突破,穩固油氣當量在4000萬噸,釋放煤炭優質產能,力爭新增煤炭產量300萬噸以上。 ?加快發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推進重點企業發展新能源全產業鏈,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建設新能源產業集群,加快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能源等產業。 ?推行“揭榜掛帥”機制,探索業主單位負責制,圍繞數字技術、生物技術,開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網絡安全、碳達峰碳中和、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領域研發攻關。推動創建大慶陸相頁巖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國家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爭取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在黑龍江省布局。 ?在智慧農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科技、養老服務、文化旅游等領域開展國際合作。 ?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加力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 ?穩步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構建能源、工業、科技等“1+8”政策體系。統籌化石能源安全和非化石能源發展,發揮煤炭、煤電基礎保障作用,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實施“氣化龍江”戰略。推進佳木斯小型堆核供熱項目前期,力爭尚志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 ?加快推進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和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裝機比重超過40%。建設綠色礦山、智慧礦山。嚴禁新建“兩高”項目,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吉 林 ?做好電力、煤炭等保供,優化精細化用能管理,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用電。 ?抓好5g基站、特高壓、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7大領域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啟動4臺83萬千瓦燃氣機組建設。推動煤電機組改造,提升煤電機組運行水平和調峰能力。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面開工建設一汽奧迪新能源汽車項目,配套布局新能源電池等核心部件研發生產,帶動新能源汽車規?;l展、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化應用,助力打造萬億級長春國際汽車城。推進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檢驗檢測中心建設。 ?石化和新材料產業重點做優基礎化工產業鏈,做強精細化工產業鏈,做大新材料產業鏈。吉化120萬噸乙烯轉型升級項目全面開工建設,2023年形成建設高潮,并分批形成產能,2025年全面投產達效。 ?加快吉林油田戰略轉型,形成“油、氣、新能源”三足鼎立發展格局,穩步推進油氣勘探開采、頁巖油和天然氣開發等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吉林化纖龍頭帶動作用,快速提升壯大生產規模,推動20萬噸碳纖維全產業鏈項目建設,力爭原絲碳絲產能翻番,全力打造“中國碳谷”。支持吉林化纖與松原石化園區合作啟動1萬噸碳纖維項目。建立碳纖維材料產業基金。 ?加快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設備全產業鏈項目建設,謀劃氫能制備、存儲等項目。新能源產業加快建設國家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促進新能源生產、輸送和消納、高載能產業、裝備制造協同發展。全面推進“陸上風光三峽”項目建設,加快裝機擴容。建設吉林油田風光發電項目,同步做好吉化新增產能“綠電”銜接保障工作。加快中車清潔能源裝備基地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魯固直流140萬千瓦“光熱+風電光伏”示范、蛟河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做好通化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謀劃廢棄礦坑抽水蓄能項目建設。推動白城、松原“綠電”園區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建設自帶負荷綠電項目。加快“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建設。加強智能電網建設。積極發展新型儲能設施。有序推進地熱資源利用。 ?制定完善碳達峰實施方案及重點領域支撐方案,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保障體系,堅持先立后破、防范風險,科學穩妥有序把握工作節奏,實現安全降碳。開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行動,提升行業能效水平。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啟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研究建立碳匯交易機制。大力推進新能源鄉村振興工程建設。加大清潔取暖推廣力度。支持遼源市建設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城市。 ?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建設紅沿河核電、徐大堡核電項目。 ?扶持壯大集成電路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支持阜新創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示范市、能源綜合創新示范市,支持朝陽、葫蘆島建設清潔能源產業基地。 ?持續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 ?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開展全省促消費系列活動,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 ?堅持不懈優生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推進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行業碳達峰行動,堅決防止一刀切、運動式減碳。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氫能等新能源,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穩步優化能源供給結構,保障能源充足供應,著力建設清潔能源強省。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實施一批節能減污降碳改造項目。推進城鄉清潔供暖,推廣城市綠色智慧公交,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 ?完善能源礦產保障儲備供給體系,開展新一輪地質找礦行動,實施西鞍山鐵礦開發等戰略保障重點項目,加強煤電油氣運等調節,做好糧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穩價。維護電力、供水、油氣、通信、網絡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 ?實施西氣東輸三線中段、中原大型煤炭儲備基地、中原儲氣庫群、魯山和輝縣等抽水蓄能電站、整縣屋頂光伏發電等能源項目,爭取陜電入豫工程核準開工。 ?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為方向,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笆奈濉蹦┏擞密嚠a量達到300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30%以上,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加快推進洛陽石化百萬噸乙烯項目。 ?規劃建設鄭汴洛濮氫能走廊,加快氫能全產業鏈研發和一體化布局。 ?抓好醫藥衛生、價格、電力等領域改革。 ?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利用地熱資源,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450萬千瓦以上。 湖 北 ?加快建設襄陽宜城火電、荊州熱電二期、隨州電廠等火電項目和黃岡平坦原、咸寧大幕山、宜昌清江等抽水蓄能項目,實施金上至湖北直流特高壓等輸配電項目,推進宜昌、恩施頁巖氣勘探開發。 ?前瞻布局量子信息、未來網絡、氫能、精準醫療、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未來產業。 ?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認真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上馬。 ?重點抓好十大技術攻關項目,即新一代軌道交通高效驅動系統技術、高彈性低軌衛星網系統設計、深海風電輸變電核心技術等。 ?加快農村電氣化步伐。 ?著力提升城鎮品質,大力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 ?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出臺全省碳達峰行動方案和“雙碳”工作實施意見,加快推進能源、用地、產業、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進清潔生產,推行綠色制造,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進能源低碳綠色轉型和重點領域節能降碳。 江 西 ?開展新一輪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等行動,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全覆蓋。 ?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高清潔能源比重。 ?健全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形成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機制,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推廣大型活動碳中和做法和“綠寶碳匯”,廣泛開展綠色創建行動,支持南昌、贛州、上饒創建綠色出行城市。 ?推進碳匯、碳排放權、水權、用能權、綠色電力證書等交易,爭取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整省試點。 ?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加快建設廣州華星光電t9、揭陽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等重點項目,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加快建設珠海、汕頭、佛山、中山、江門、湛江、肇慶等大型產業集聚區,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優先布局電子信息、新能源、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 ?擴大汽車、家電、信息等消費,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 ?提升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發展能級,發展壯大綠色石化、新能源等優勢產業,培育一批千億級臨海產業集群。 ?加快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步伐,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支持各市壯大縣域、鎮域經濟,因地制宜發展水經濟、清潔能源、綠色礦業等。 ?加快完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促進能源高效利用,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加快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推進惠州太平嶺核電、陸豐核電、廉江核電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梅州二期、肇慶浪江、汕尾陸河等抽水蓄能項目,加快數字電網建設,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加快現役煤電機組升級改造,推進天然氣調峰發電和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加快粵西第二輸電通道等電網項目建設,推進藏東南至大灣區特高壓直流等工程前期工作,完善電力市場交易長效機制。 ?加強lng接收及儲氣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天然氣主干管網“縣縣通”。加強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優化石油、天然氣、煤炭等重要戰略物資儲備體系。 ?大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和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和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加快高效節能技術產品推廣應用,加強工業、建筑、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提升數據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能效水平。 ?發展新能源交通運輸和內河清潔航運,推進煤改氣、油改氣,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高質量綠色建筑規?;l展,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環境教育基地創建行動,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 廣 西 ?加快推進柳工智能國際工業園、欽州中偉新能源材料、玉林華友鋰電新能源材料、賀州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等新興產業項目建設。 ?加強能源電力保供,確保國能廣投北海電廠、防城港紅沙核電3號機組按期投產運行,千方百計增加火電水電出力,積極謀劃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和抽水蓄能項目。加快北海、防城港煤炭儲備項目建設。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穩價和油氣供應調運,支持企業開展芯片國產替代。 ?開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行動。 ?開工建設500千伏新江站等能源項目,實現220千伏變電站縣城全覆蓋。 ?深化電力、天然氣市場化改革。 ?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深入實施六大高耗能行業節能改造,加快防城港、貴港、梧州、百色、玉林等5個國家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和梧州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創建3個以上綠色園區、20家以上綠色工廠。 ?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 ?加強綠色礦山建設,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推廣綠色建筑。強化特色生態產品公用品牌、生態標識培育和保護,推動綠色低碳產品認證。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節能,強化綠色生活創建和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海 南 ?持續優化電力主配網,加快新型電力系統示范省項目建設。 ?加快組建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 ?培育壯大風電、光伏、可降解材料等低碳環保產業。 ?研究出臺碳達峰實施方案,編制項目引進低碳指南。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開展低碳城市、低碳園區、低碳社區、低碳校區、低碳景區、低碳建筑試點。 ?立足海洋大省優勢,高水平建立和運作省藍碳研究中心,在海洋碳匯研究上搶占國際制高點。 ?大力發展碳金融。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海南路徑?;就瓿芍攸c區域自然資源資產統一確權登記,制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地方標準、啟動首批試點,推進赤田水庫流域生態補償等機制創新試點。完成造林綠化10萬畝。 ?穩步推進水電氣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