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業公司異味達標擾民,探尋破局之道
近日,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一則來自四川德陽廣漢市向陽鎮網友的留言,引發了社會對于“達標擾民”這一棘手環境問題的廣泛關注。網友反映,近年來,每到晚上或凌晨,當地總會彌漫著惡臭刺激性氣味,懷疑是周邊工廠廢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所致,并強烈呼吁當地成立督查組徹查企業及惡臭氣味來源。這一留言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也讓四川某紙業有限公司的異味擾民問題浮出水面。
異味擾民:居民之苦與企業之困
德陽市廣漢生態環境局在收到留言后,迅速行動,會同高新區工作人員白天、夜間多次前往該公司進行現場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該公司煙氣配套治理設施及在線監測設備均正常運行,大氣污染物數據均低于國家排放標準。然而,在廠區周邊巡查時,仍能在公司下風方向間斷性聞到輕微紙漿異味,在造紙烘干車間周邊也能聞到一定程度的紙漿異味。
原來,該公司為全天性生產企業,廢氣持續排放。盡管各項污染物排放數據達標,但異味問題在夜間稍顯明顯。經分析,這主要是由于夜間氣壓降低,風向風力不穩定,廠區異味飄散至居民小區,而擴散條件受限導致異味區域聚集,從而影響了周邊居民。由于網友投訴區域距離該公司較近,受風向和氣壓等自然條件影響,“鄰避問題”尤為突出,公司紙漿特征異味對居民小區造成了達標擾民的情況。
對于居民而言,這種達標擾民的異味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夜晚本是休息放松的時刻,但刺鼻的氣味卻讓他們難以入眠,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中,身體健康也面臨著潛在威脅。而對于企業來說,他們并非故意排放異味,也投入了大量成本進行廢氣治理設施的升級改造。此前,德陽市廣漢生態環境局多次邀請省內造紙行業廢氣治理專家團隊,指導該公司對廢氣治理設施進行升級。該公司在造紙烘干車間樓頂增設了4組廢氣收集處理設施,用于收集處理造紙烘干廢氣。然而,在近半年的使用過程中,設施內部結構件表面出現銹蝕裂痕情況。為確保設施安全運行,防止發生安全事故,公司前期對4組設施逐個進行除銹防腐及加固施工,這一過程導致部分廢氣外散,進一步影響了周邊居民。盡管目前公司已完成施工,處理設施已正常運行,且經第三方檢測機構夜間監測,廠界異味數據值較以往有所下降,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但異味擾民的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
多方努力:探索治理新路徑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德陽市廣漢生態環境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要求該公司持續加強巡查力度,確保環保設施正常運行,并敦促公司在廢氣達標的基礎上減少廢氣排放,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要求公司在專業治理機構指導下,確?,F有處理設施達到最佳運行效果,有效收集處理異味因子,降低異味濃度。
同時,德陽市廣漢生態環境局也加強了對該公司的監管力度。下一步,將加強對該公司的巡查頻次,督促企業做好異味管控工作;不定時對公司外排廢氣進行監督監測,依法依規從嚴監管,確保企業始終遵守環保規定。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他們也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除了按照生態環境局的要求加強設施運行管理和異味收集處理外,還可以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探索更加高效、先進的廢氣治理技術。例如,研發新型的吸附材料,提高對異味因子的吸附效率;或者采用生物處理技術,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異味。此外,企業還可以加強與周邊居民的溝通與交流,定期向居民公開企業的環保治理情況和監測數據,增強居民對企業的信任。
破局之策:多方協同共治
要徹底解決紙業公司異味達標擾民的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居民三方協同合作,形成合力。
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目前,我國對于惡臭異味的排放標準主要側重于污染物濃度,而對于異味的主觀感受方面缺乏明確的量化指標。政府可以組織專家學者開展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異味排放標準,將異味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納入考核范圍。同時,加大對環保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廢氣治理技術的創新研究。此外,政府還應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執法力度,對于違規排放的企業,依法予以嚴厲處罰,形成有效的威懾力。
企業作為污染排放的主體,應切實履行社會責任。除了加強自身的環保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外,還應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例如,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對生產過程中的廢氣排放進行全過程監控和管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廢氣治理設施的運行參數進行實時分析和優化調整,提高治理效率。此外,企業還可以加強與同行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分享廢氣治理的經驗和技術,共同推動行業的綠色發展。
居民也應積極參與到環境治理中來。一方面,居民可以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自己的訴求,向政府部門反映異味擾民的情況,監督企業的環保行為。另一方面,居民也可以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從自身做起,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節約能源、減少垃圾排放等。同時,居民還可以與企業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通過協商、對話等方式,共同探討解決異味擾民問題的方案。
紙業公司異味達標擾民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居民三方共同努力,協同共治。只有這樣,才能找到一條既保障企業正常生產,又維護居民生活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讓居民不再受異味困擾,讓天空更加湛藍,讓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