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系統管理常見問題

                                                                           日期:2020-11-19     來源:環保站    瀏覽:599    

                                                                              活性污泥的好氧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廢水中有機物的生力軍,其原理是生物降解。本文介紹了活性污泥系統管理的常見問題。


                                                                              原理


                                                                              活性污泥的好氧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廢水中有機物的生力軍,其原理是生物降解。


                                                                              活性污泥的形、色、嗅


                                                                              活性污泥外觀似棉絮狀,亦稱絮?;蚪q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正?;钚晕勰喑庶S褐色。供氧曝氣不足,可能有厭氧菌產生,污泥發黑發臭。溶解氧過高或進水過淡,負荷過低色澤轉淡。良好活性污泥帶泥土味。


                                                                              培菌前的準備工作


                                                                              1、認真消化施工設計圖紙資料及管理運行手冊;


                                                                              2、檢查熟悉系統裝備及管線閥門,指示記錄儀表;


                                                                              3、清理施工時遺留在池內雜物;


                                                                              4、加注清水或泵抽河水作池滲漏試驗,單臺調試后聯動試車,調好出水堰板至污水處理可正常工作。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堿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于曝氣池中,以直徑500μ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長,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最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最低和最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適宜溫度為15-35℃,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堿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為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堿調節。


                                                                              2、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后,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并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后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后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制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淀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于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后再接種培養,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3、馴化:


                                                                              在培菌階段后期,將生活污水和外加營養物量,逐漸減少,工業廢水比例逐漸增加,最后全部轉為受納工業廢水,這個過程稱為馴化。理論上講,細菌對有機物分解必須有酶參與,而且每種酶都要有足夠數量。馴化時,每變化一次配比時,需要保持數天,待運行穩定后(指污泥濃度未減少,處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變動配比,直至馴化結束。


                                                                              運行管理


                                                                              1、巡視:


                                                                              指每班人員必須定時到處理裝置規定位置進行觀察、檢測,以保證運行效果。


                                                                              2、二沉池觀察污泥狀態:


                                                                              主要觀察二沉池泥面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有無漂泥,漂泥粒大小等指標,并根據如下經驗進行分析:


                                                                              (1)上清液是否清澈透明,假如是的話,則表明運行正常,污泥狀態良好;假如不是的話,則表明負荷高,污泥對有機物氧化、分解不徹底;


                                                                              (2)假如二沉池的泥面上升則表明污泥膨脹,污泥沉降性差;


                                                                              (3)污泥是否成層上浮,假如是的話,污泥中毒;


                                                                              (4)是否存在大塊污泥上浮的現象,假如是的話,則說明沉淀池局部厭氧,導致污泥腐敗;


                                                                              (5)是否存在細小污泥漂浮現象,假如是的話,則說明水溫過高、c/n不適、營養不足等原因導致污泥解絮。


                                                                              3、曝氣池觀察:


                                                                              曝氣池全面積內應為均勻細氣泡翻騰,污泥負荷適當。運行正常時,泡沫量少,泡沫外呈新鮮乳白色泡沫。曝氣池中有成團氣泡上升,表明液面下有曝氣管或氣孔堵塞;液面翻騰不均勻,說明有死角;污泥負荷高,水質差,泡沫多;泡沫呈白色,且數量多,說明水中洗滌劑多;泡沫呈茶色、灰色說明泥齡長或污泥被打破吸附在泡沫上,應增加排泥;泡沫呈其它顏色,水中有染料類物質或發色物污染;負荷過高,有機物分解不完全,氣泡較粘,不易破碎。


                                                                              4、污泥觀察:


                                                                              生化處理中除要求污泥有很強的“活性”,除具有很強氧化分解有機物能力外,還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使水經二沉池后徹底進行“泥”(污泥)“水”(出水)分離。


                                                                              (1)污泥沉降性sv30是指曝氣池混合液靜止30min后污泥所占體積,體積少,沉降性好,城市污水廠sv30 常在15-30%之間。污泥沉降性能與絮粒直徑大小有關,直徑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污泥沉降性還與污泥中絲狀菌數量有關,數量多沉降性差,數量少沉降性好。


                                                                              (2)污泥沉降性能還與其它幾個指標有關,它們是污泥體積指數(svi),混合液懸浮物濃度(ml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濃度(mlvss)、出水懸浮物(ess)等。


                                                                              (3)測定水質指標來指導運行:bod/cod之值是衡量生化性重要指標,bod/cod≥0.25表示可生化性好,bod/cod≤0.1表示生化性差。進出水bod/cod變化不大,bod也高,表示系統運行不正常;反之,出水的bod/cod比進水bod/cod下降快,說明運行正常。出水懸浮物(ess)高,ess≥30mg/l時則表示污泥沉降性不好,應找原因糾正,ess≤30mg/l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5、曝氣池控制主要因素:


                                                                              (1)維持曝氣池合適的溶解氧,一般控制1-4mg/l,正常狀態下監測曝氣池出水端do 2mg/l為宜;


                                                                              (2)保持水中合適的營養比,c:n:p=100:5:1;


                                                                              (3)維持系統中污泥的合適數量,控制污泥回流比,依據不同運行方式,回流比在0-100%之間,一般不少于30-50%。


                                                                              污泥性狀異常及分析





                                                                         
                                                                        注: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
                                                                         
                                                                        更多>同類資訊

                                                                        相關產品推薦
                                                                        預約
                                                                        收藏
                                                                        7
                                                                        掃一掃打開小程序
                                                                        021-33231404/1371/1336
                                                                        關閉
                                                                        国产高清精品福利私拍国产|人妻忍着娇喘被中进中出视频|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赲碰热|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