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交通領域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成分較為復雜,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僅次于電力和工業。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實現大氣污染物持續下降的目標,交通領域減排、降碳勢在必行。
“中國成為世界上治理大氣污染速度最快的國家?!?/span>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公開發言表示,僅幾年時間,在我國交通領域綠色轉型強力推進下,鐵路貨運量占比連續上升,完成汽車排放標準國四到國六、油品質量國四到國六的提升,公共領域電氣化占比持續增加,交通領域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2022年“全國低碳日”來臨之際,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題為《深入踐行綠色理念 推進交通領域節能降碳》的文章,明確將圍繞《推進交通運輸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有效推進交通領域生態文明建設。
據了解,交通領域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成分較為復雜,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僅次于電力和工業。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實現大氣污染物持續下降的目標,交通領域減排、降碳勢在必行。
對比發現,各地推進交通領域的第一步“棋”紛紛落在了尾氣監測上。今年4月份,北京出臺了新的汽油車排期污染物限制與測量方法,新增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加強遙感監測數據的有效性和穩定性,將于10月份正式實施。
與此同時,遙感監測車、遙感實時監測系統等設備也開啟了落地加速度。前不久,西寧市新增5臺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能通過紫外差分吸收光譜技術、微弱信號檢測技術及圖像識別技術等進行精準定位,可覆蓋多種污染物,實時輸出監測結果并找到超排車輛。
而且,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不止集中在機動車行駛途中,汽修維護等也是“關照”的重點,尤其是在易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環節。在夏防重點時期,西安市擬對全市涉vocs汽車維修企業和交通領域涉vocs排放工序施行管控,具體措施包括實施錯峰作業、加嚴管理要求等。
除陸路交通的污染物防治外,水路交通的重要性也正在凸顯。年初,長江海事局公告稱,將推廣船舶污染治理重慶“零排”方案,形成“船上儲存、交岸處置”治理模式。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建議在長江流域應用船舶尾氣排放在線監測技術手段,為船只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并重視相關配套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另,為加強交通領域碳減排力度,浙江還于近期推出了交通“碳效碼”,可對運輸企業生產活動環節進行碳效綜合測算,形成碳效等級評價結果,以實施差異化管理,引導企業低碳轉型發展。
文章鏈接:環保在線 https://www.hbzhan.com/news/detail/15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