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報告編制在技術上走到頭了,咋辦?

                                                                           日期:2022-07-12     來源:湯賢亂    瀏覽:579    

                                                                        孔代主持編制的環評報告,被嶺南省環境技術中心評為優秀環評文件,達到92.5分,排名第一。

                                                                        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但我們只在公司內部通告,并未大肆對外宣傳。有些同行酸酸的,質疑優秀環評文件的誕生過程,以為我們是改制的環科院公司,還在吃關系的老本。

                                                                        我們自己知道,孔代是實至名歸,當仁不讓。他這三年苦心孤詣,皓首窮經,經過一場華麗的蝶變,在環評這個行業,技術上已臻化境。

                                                                        “人生就是一場苦役,只有當人們背負起各自的罪責,才能體會其真諦。

                                                                        1

                                                                         

                                                                        三年前的71日,新版土壤導則實施,孔代一片茫然,像稍前的地表水導則一樣不適應,內心有種莫名其妙的抵觸。當時他正值大病初愈,沒怎么研習,甚至對式微的環評都失去信心,處在崩潰的邊沿。

                                                                        我給孔代放了一個月的長假,以便他放空自己,重新思考環評工作甚至生活的意義。

                                                                        人生就是如此,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工作也很難一直保持斗志昂揚,更多是走著走著會陷入周期性的苦悶、迷茫和自我懷疑,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提不起精神。

                                                                        在這種狀態下,千萬不要強迫自己繼續埋頭苦干,麻木勞作,而是應停下來想一想,理清頭緒,找回初心,從新出發。

                                                                        靜思冥想月余,孔代終有所悟,人還是得工作,而且得用心工作、全情投入,以此來實現自我的價值,否則飽食終日卻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生命便味同嚼蠟,像不曾來這世間活過。

                                                                        返回工作崗位后,接連發生兩件令其大感欣慰的事,讓他一掃積郁,徹底走出陰霾。一則他終于考過了敗北多年的環評工程師考試,成為一個有證的技術總監;二則當年公司新招了丁行這個優秀人才,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和成長伙伴。

                                                                        丁行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雖比孔代小三歲,入行晚幾年,但心智成熟程度卻絲毫不遜半分,其自律、堅韌、耐性等方面甚至更勝于孔代。

                                                                        丁行說過,公司是一個平臺,所有人都得努力建設平臺,但平臺不一定靠得住,甚至環評行業都不一定靠得住,要想發展得好,還得靠自己,每個人都要當好自己的ceo。

                                                                        他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綜合發展各方面的能力,且以嚴苛的自律來自我約束。這讓孔代意識到,原來一個持續學習的技術人員,是可以沒有能力邊界和天花板的。

                                                                        優秀的人相互吸引,相互促進,彼此成就??状诃h評技術上比丁行知道得多一點,丁行在學習的方法和能力方面又能激勵孔代,兩人經常切磋研討,想不共同進步都難。

                                                                        所以,我們現莊市環科院公司獲稱嶺南省優秀報告的編制單位,也就不在話下了。

                                                                        2

                                                                         

                                                                        今年71日,新版生態和噪聲導則同時實施,這回的情況與三年前大相徑庭,孔代駕輕就熟,一馬當先,不但給技術部做了專題培訓,還很順利地通過了兩個高速公路項目,連評審專家都表示,向孔代學習了新導則的內容。

                                                                        孔代這三年來的變化,根本原因是自己頓悟后,找到了正確的工作學習方法,成為一個不可戰勝的生活勇士。

                                                                        當然,多多少少也受了丁行的積極影響,雖然孔代職位要高,資格要老,但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在某些方面,他也自知不如屬下這個副總工??状F就貴在這份自知,對不足之處經常不恥下問,甚至以丁行為師。

                                                                        像“一萬小時定律”“費曼學習法”這樣的道理,原本孔代不知道,他有一天聽丁行講過,覺得如浴春風,就刨根問底,最終掌握了“刻意練習”“以教為學”的技巧。

                                                                        天才不是天生的,他們都是通過后天大量的刻意練習成就的,這就是愛迪生說的天才等于1%的靈感加99%的汗水。跑步健身能鍛煉肌肉,刻意練習則能激發人體無限的潛能。

                                                                        以前孔代搞技術,基本是鉆研實際問題,瞬間搞懂了,問題解決了,可能就忘了,他只是實現一個目標,而非發展一個系統。

                                                                        比如地表水或噪聲影響預測,明白了模型原理,確定了參數取值,算出來預測結果滿足評價要求就完事,一般沒有時間去復盤總結,去深入探索,去應用遷移。

                                                                        現如今,他會在項目本身預測的基礎上做延伸拓展,結合導則規定,變幻各種情形來做,同時找大量同類項目來做刻意練習,把預測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全部梳理出來,然后寫成文章,做成課件,去給下面的技術人培訓,給同行做分享,直至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環境影響預測的方法系統,沒有漏網之魚,使用成為肌肉記憶,再也不會忘記,才算完結。

                                                                        用這種系統的方法去做環評,導則中列出的那些章節和內容,很快就被孔代和丁行各個擊破了,在深入調研熟悉行業特征,便沒有什么環評問題能難倒他們了。

                                                                        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倆又在全網搜集了全部通報的環評技術問題,網羅了各種途徑收集的專家評審意見,從中篩選出了評審的技術要點甚至部分專家的喜好,并分門別類地做了歸納總結,成為環評報告編制的技術寶典。

                                                                        系統構成的認知網絡,讓知識彼此之間聯結,應用起來就得心應手,信手拈來。三年辛勤耕耘,孔代在環評這個行業,技術上已臻化境。

                                                                        3

                                                                         

                                                                        當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已達到頂峰,他再提升就會很艱難,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環評作為一個應用型的技術咨詢行業,本身并沒有多少科研的空間和價值。

                                                                        拿了優秀環評文件編制榮譽的孔代,技術上在現莊市都難覓敵手,職務上在公司已是總工,他的技術高度似乎到頭了、達峰了。

                                                                        “無敵”的孔代不再寂寞、迷茫,但他在思考,思考自己如何持續精進,發揮更大的價值,既為提升自己,也為公司增值。

                                                                        我給他的建議是“達則兼濟天下”,項目不能他一個干,他得帶出更多的“孔代”來,所謂獨行快眾行遠,只有帶出一支水平高超能打硬仗的團隊來,才算有真本事、大智慧。

                                                                        同時,他本人也得橫向拓展其它方面的能力,眼界和心胸都要放得更寬,去關注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就算以后環評業務沒了,我們現莊環科院公司這個團隊依然能屹立不倒,做什么都不會差。

                                                                        工作和職業的本質,是個人通過公司這種組織,與社會進行價值交換。每個人必須穿透組織,聚焦自己的社會貢獻。

                                                                        因此,自我提升是永恒的真理,只有擁有足夠的技能和強大的本事,才可穿透組織、直抵社會需求。為此,一個人要多發展幾項熟練的技能,而且最好是在不同的學科領域。

                                                                        就如孔代,他的環評編制技術水平已是頂流,如果他再刻苦鉆研環保法規和技術導則,即使達到全國第一,也無非是多編幾本報告,全部能一次通過專家評審,這與現狀沒有本質的差別。

                                                                        他應該疊加的技能是其它方面的,比如寫作、講課甚至直播,把他所掌握的知識做成課程,分享給其它新入行的人,既能擴大自己的影響,又可帶來指數級遞增的邊際效益;

                                                                        又或者參加法考,努力當上執業律師,以后專門幫企業打環保官司,成為環保法律領域的翹楚。

                                                                        再或者讀個emba,等等。對個人來講,在一個行業做到前10%,其效益遠不如在兩個不同領域都做到前25%。

                                                                         


                                                                         
                                                                        注: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
                                                                         
                                                                        更多>同類資訊

                                                                        相關產品推薦
                                                                        預約
                                                                        7
                                                                        收藏
                                                                        42
                                                                        掃一掃打開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關閉
                                                                        国产高清精品福利私拍国产|人妻忍着娇喘被中进中出视频|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赲碰热|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