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達州市通川區在魏家河、雙龍河流域污染治理中標準不高、措施不硬、敷衍塞責、推進整改不力,一些根本性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水體的目標尚未實現。
一、基本情況
州河被稱為達州的“母親河”,是達州市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河流,魏家河、雙龍河為州河的一級支流。2019年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國家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均指出通川區污水直排問題突出,通川區雖然開展整改,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魏家河、雙龍河沿線污水直排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二、主要問題
(一)治污設施簡易,為“達標”而達標
通川區未在雨污分流、截污納管、提升處理能力上下功夫,反而尋找捷徑敷衍應付,做表面文章。魏家河上游宣漢段,水質為地表水Ⅱ類,流經通川區后水質惡化為Ⅳ類,為解決魏家河水質超標問題,通川區采取“送污出境”的策略,斥資793萬元,“舍近求遠”修建魏興污水處理廠尾水管網5.28公里,未經批準將排污口變更至州河。污染治理工作不嚴不實,不在源頭下真功夫,卻在末端做假文章,不治污水治河水,投入4500萬元建成3萬立方米/日的水質凈化廠,粗暴采取“攔河截污”的方式,通過“絮凝+沉淀+滲濾”簡易處理后排入河道。該廠建設目的是為了“達標”,而不是為了治污,2022年8月投運以來,一旦遇到上游降水較大的情形,運營單位便以“來水水質較好”為由,停止加藥。通川生態環境局作為項目建設業主單位,知法違法,為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支持,在未編制項目環評報告的情況下,憑空出具環評批復文件。該處理設施沒有生化工段,僅靠加藥去除污染因子,且純靠人工操作,沒有準確計量,看似“藥到病除”,實則“藥停病犯”。
(二)截污納管不力,“跑冒滴漏”突出
魏家河、雙龍河沿線村鎮生活污水未實施雨污分流,管網病害嚴重,污水直排現象突出。督察發現,2019年以來,通川區投入2.2億元,新建污水管網87.5公里,但未實施雨污分流,截污管道壓力過載,“開孔”現象屢見不鮮,雙龍河復興場鎮段僅100米長的截污管道就被開孔3處,水量稍有增加,污水便直接外排。魏家河、雙龍河大部分污水主管網鋪設于河道中,管道、檢查井受河水長期沖刷,破損嚴重,2023年以來,魏家河、雙龍河沿線管網破損、堵塞多達90余次,雙龍河流域馬踏洞污水處理廠長期無法正常運行,2023年7月,該污水處理廠進水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僅為29.6毫克/升,濃度低于10毫克/升的情況就多達11天。此外,魏家河魏興鎮段每日約1000方污水溢流入河。
△馬踏洞污水處理廠7月份進水濃度多次低于10毫克/升
(三)園區管理不善,監管執法走過場
工業源是魏家河污染的重要原因,上游通川省級經濟開發區2019年被命名為省級園區以來,園區總體規劃、專項規劃遲遲未能出臺,規劃環評尚未啟動編制,園區內涉水企業監管缺位,治污設施低效運行,違法違規屢禁不止。督察發現,通川區住建和綜合執法部門在排水許可管理方面權責不清,導致排水許可成為“一紙空談”,涉水企業長期無證排水、超標排污,督察進駐前,該園區才為8家廢水排放企業匆忙辦理排水許可手續。由于管理不善、工藝落后,廢水處理效果不佳,抽查結果顯示,源美冷鏈物流園、孵化園廢水均超過《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B級排放標準,導致受納其廢水的魏興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波動巨大,2023年3月15日,進水COD最高濃度達1600毫克/升。此外,源美冷鏈物流園污水處理設施批建不符,環評批復規模為600噸/日,實際建成1500噸/日。
△通川經開區為相關企業在進駐前匆忙辦理排水許可
三、原因分析
通川區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落實達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州河治理的安排部署不堅決,碧水保衛戰工作使命感、責任感不強,工作推進缺少系統謀劃,在國家、省級多次指出問題后,敷衍應對、表面整改,影響魏家河、雙龍河污染的相關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水環境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