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前方已現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百億項目投資,工業固廢、危廢尋路資源化,就快有結果了!
根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的測算,2021年我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同比增長0.84個百分點,達57%,可以說在“十四五”開局位置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起步扎實、平穩。
近日,漢中市舉行勉縣國家級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一期)項目簽約儀式,又一次推動我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的建設邁入新臺階。據悉,該項目一期投資100億,占地約200畝,旨在打造山西唯一、西北最大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根據國家去年發布的《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顯示,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共伴生礦)、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農作物秸稈在內的七個品類屬于大宗固廢范疇,也是“十四五”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領域,其中,工業固廢占比不小,資源化布局更是速度加滿。
今年2月,國家再下通知,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將各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劃定目標線。如,冶煉渣綜合利用率達73%、工業副產石膏達到73%等。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越來越成為當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領域之一。且隨著資源化手段的增多,大宗工業固廢的資源屬性得以更好顯現。拿含鐵塵泥舉例,2019年含鐵塵泥的產生量約1億噸,若對其中有價值部分完全綜合利用,預計可新增產值上千億元。同樣,資源化技術、工藝與設備均將在資源化路徑中顯出積極作用,發揮較大利用價值。
不過,工業固廢中還包括一些危險廢棄物,產量大、危險性更高。
據2020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危廢產量較2010年增長358.26%,逐年攀升的危廢量催促著危廢處理處置行業受到重視。最近,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有關工作的通知》更是從環境監管的層面出發,規范危廢處理處置工作并提出要強化與國家固廢信息系統對接與應用,以保障危廢貯藏、運輸、處理等全過程監管,降低廢棄物對環境造成損害的可能性。
當前受“智慧環保”發展影響,各地探索出一條條智慧化應對方案。如,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實現快速提取、疑似點位抽查核實、明確固廢屬性特征;打造工業固廢精密智控預警平臺,為打擊環境污染類犯罪提供線索等。
還有聲音表示,工業固廢資源化行業已經進入了黃金發展時期。未來,我國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需要從以下方面花力氣:將業內對于原料的需求作為工業廢棄物利用的驅動力,與國家重大工程結合、與海綿城市建設結合,拓寬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途徑及持續加強工業固廢的全過程監管等。